官方二维码

 
 

沈阳机床集团企业成长模式分析及未来发展预测

   日期:2011-05-30     来源:|0    作者:正略钧策管理咨询 顾问 王丹青    浏览:374    评论:0    
核心提示: 一、企业概况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2月通过对沈阳原三大机床厂资产重组而组建。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之

        一、企业概况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2月通过对沈阳原三大机床厂资产重组而组建。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之一,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是列入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中的国内最大的数控机床研究开发、生产制造企业,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占全国首位,企业年销售额占全国机床行业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产品质量、品种、效益及潜在的出口能力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沈阳机床经过改革、重组和改造,集团经济规模已连续数年高速增长。2006年,集团的销售额达到77亿元,近5年的年均销售总额增长率在60%以上,机床产销量多年来始终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公司于1996年上市,总股本3.4亿元,其中国有股、流通股和法人股分别占54.42%、39.1%和5.87%。现有五个生产制造事业部、四个控股子公司。旗下企业包括: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机床有限公司、中捷摇臂钻床厂、沈阳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齿轮制造厂,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钣焊件厂、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精诚数控机床附件厂、沈阳机床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工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数字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精密仪器厂、沈阳—普瑞玛激光切割机有限公司、沈阳布卡特委博机床有限公司、沈阳菲迪亚数控有限公司、沈阳菲迪亚高速机床有限公司、沈阳迈普锯床有限公司、中捷轻型摇臂钻床厂、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德国希斯公司、沈阳机床银丰铸造有限公司、沈阳机床工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第三机械制造厂、沈阳中天环海纯净水公司、沈阳机床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分别是中国最大的车床、钻镗床制造商之一,行业车床、钻镗床两个专业研究所分别设在这两个事业部;辽宁精密仪器厂是国家指定的数控系统生产厂。

         

         几年来,公司以实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技术改造项目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技术创新,仅仅围绕数控机床产业化目标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机床销售收入连续三年以高于30%的速度增长,其中数控机床销售收入连续三年以高于50%的速度增长;三年内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数控机床产值增长两倍;产值数控化率由"九五"初期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50%左右;中高档数控机床已批量进入汽车、国防军工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为上海磁悬浮项目提供的轨道梁加工生产线表明沈阳机床已具备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成套技术装备的能力;目前机床产品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和数控机床产销量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数控产值化率达到50%以上。
         公司主导产品为金属切削机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数控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镗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钻床、高速仿形铣床、激光切割机、质量定心机及各种数控专用机床和数控刀架等;另一类是普通机床,包括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卧式镗床、多轴自动车床、各种普通专机和附件。共300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市场覆盖全国,并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沈阳机床的主要发展路径
         2.1技术引进
         1993年,国家取消对机床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骤减,社会对机床的 需求也大幅下降.而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以低成本优势抢占了国内普通机床的市场,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机床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垄断了国内数控机床市场.刚从计划经济走出的沈阳机床尚未形成核心技术能力,就陷入了长期全行业亏损的境地.
  1995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了沈阳机床.10月,经国务院批准,沈阳机床股份有限 公司利用世界银行1.21亿美元资金贷款技改项目开始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同时批准了4.5亿元人民币技改贷款.1995年11月,在由世界银行主持的沈阳机床技改装备首次ICB国际招标会上,经过国内专家紧张的议标评标,沈阳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 最优价格性能比一举签订了引进比利时LYD公司数控激光切割机,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导轨磨床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60多项.此后,公司又以有限招标的形式,与多个国家签订了技术引进合同.
         2.2技术学习
         1997年10月,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30名最优秀的工程师被派往德国,通过跟随德国BRRA公司设计师学习等形式,接受德国专家关于当代机床设计理念的培训.经过半年的紧张学习,工程师们带回的不仅是对当今国际先进机床设计理论知识,更有与德国专家联合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七种数控机床的设计图纸.这七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 机床产品成为日后沈阳机床打开数控机床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在此前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不惜投资聘请英国KW公司对企业管理模型重新设 计,并聘请美国EDS公司将KW公司的管理模型,由美国专家分成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 、技术、营销、财务、生产等6个专家小组,对公司管理人员进行30个月的全面培训.
         2.3技术许可证贸易和合资合作
         为解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慢而失去市场的矛盾,公司与国外厂商广泛开展了以技术转让为内容的许可证贸易和以产品为核心组建合资企业的合资合作,加强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跟踪.沈阳机床与德国BW公司合资生产速卧式加工中心和与意大利普瑞玛公司合资生产数控激光切割机,并在沈阳建立了合资企业。2003年5月,沈阳机床与意大利菲迪亚集团投资528万美元兴办了沈阳菲迪亚高速机床有限公司。意大利菲迪亚集团是世界著名的数字控制及高速铣床研究制造企业。在数字控制技术、仿形技术及高速铣床技术等方面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03年8月25日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辛辛那提-兰姆公司(美国优诺发制造技术集团分支)在密西根签定在全球领域加强合作的战略联盟协议。辛辛那提——兰姆公司系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技术公司优诺发制造技术集团的分支机构,辛辛那提英国机械公司是CNC机床和立式加工中心的设计和生产的重点厂家,兰姆公司则是世界上设计和制造柔性组合专机和集成制造系统的龙头。协议的签署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辛辛那提———兰姆公司选择沈阳机床主要是看中公司在国内机床领域的销售网络及制造生产能力,而沈阳机床看中的是对方先进的技术和国外的广阔市场。协议签署后,双方在生产、管理、技术、产品、客户、市场信息、培训、服务与支持等具体细节上展开进一步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联盟关系,优化配置沈阳机床制造、销售、服务能力,与辛辛那提———兰姆公司的系统集成、装配、质量、安装技术,沈阳机床在中国市场竞争中产品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此外,沈阳机床还计划借助对方在汽车行业里的强大竞争力,尽快增强自己在汽车机床领域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2004年6月,沈阳机床南下云南,与云南CY集团签订了《战略重组框架协议书》,双方合资的沈阳机床集团(昆明)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中国机床行业首次跨地区战略重组。
         2.4企业内部积累和再投资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由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制造的18台数控机床以崭新阵容亮相京城。其中,作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机床课题最新研究成果的三台数控机床产品,系首次推出,标志着沈阳机床在数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2001年,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公开招标中,沈阳机床一举夺得“精密制造与数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全部三个课题,从而为进入世界机床行业“第一方队”抢占了有利位置。项目下达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四大主力厂中的三个分别承担了CHH6125高速高效车削中心、大型镗铣数控机床及关键技术开发、多功能复合加工数控机床三个课题项目。公司集中企业内部技术与管理层的中坚力量,开展硬件和软件的攻关,各企业组成以总经理、总工程师为首的课题项目领导小组,按照攻关要求排出高、难、疑点,产学研相结合,在数控机床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由沈阳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CKZ-5车铣加工中心产品系列,实现了五轴联动,可在一次装夹过程中完成异形曲面、斜面、斜孔及螺旋槽的镗、铣、钻等加工。SSK-U6035以车代磨柔性加工单元为六轴控制,可对HRC65的淬硬钢进行加工,是国产数控机床的标志性产品。三个机床攻关课题全部完成攻克了48项制约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取得2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开发出23种高档数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沈阳机床下属的中捷机床有限公司充分立足普通摇钻优势,成功地为国内最大的某玻壳生产企业提供了三台价值1500万元的背投玻壳数控转台式压机,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能够生产此类产品的第三个国家。目前,该厂在国内玻壳行业已经站稳脚跟,压机生产背投玻壳的范围已经从过去的7至14英寸扩大到现在的29至34英寸。
         2.5并购与重组
         2003年11月15日,沈阳机床集团完成了对世界重大型数控机床设备生产的顶级企业--德国希斯公司的并购计划。 沈阳机床一举收购了包括位于德国萨克森?安哈特州阿瑟斯雷本市的原希斯公司8万平方米厂地,2.3万平方米厂房,44台大中型加工设备和17个产品的全套技术,以及"希斯"百年老字号的世界机床行业顶级品牌。
         沈阳机床虽然在中国机床制造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与世界机床制造强企还有一定差距,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迅速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设计出高端产品,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收购了希斯公司,就可以直接进入高端产品的制造领域。希斯公司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研制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落地镗铣床和立式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核心制造装备,技术始终处于世界机床制造领域最高水平。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国际尖端用户,应用在航空航天、能源设备、船舶制造、通用设备等基础行业。在中国的许多大型加工制造企业中,都有希斯公司的设备。 收购以后,沈阳集团迅速成立了工作小组赴德国深入研习希斯公司的全套生产技术,使公司的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04年共生产数控机床6098台,高起点地开发了GMB系列龙门镗铣加工中心、五轴车铣加工中心等技术新产品49种,以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超40亿元计,集团迅速跻身世界机床企业第15强。
         此外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的目的,还不仅仅限于把世界顶级的机床制造技术拿过来。在沈阳机床未来的战略部署中,新组建的公司将被建设成五大基地,即沈阳机床高端产品研发基地、重大型产品的制造基地、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基地、比价采购配套基地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并对原有产品进行细分,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立式数控车铣加工中心仍然放在德方生产,只把重大型落地镗铣床拿到沈阳生产。
         2004年12月30日,沈阳机床重组了云南 C Y集团即原云南机床厂,这是国内机床行业首次实现战略重组。C Y集团主导产品为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销往77个国家和地区,曾连续六年实现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在国内机床行业曾有“南有云机,北有沈一(沈阳第一机床厂)”的美誉。近年来,由于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 C Y集团的生产经营持续低迷,接近停产。重组后的新公司由沈阳机床集团和昆明市政府共同投资注册——沈阳机床(集团)昆明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持有新公司85%股份,新公司持有云南 C Y集团70%股份。
         C Y集团作为沈阳机床集团西南生产基地,与东北遥相呼应,具有地域组合优势。更重要的是,沈阳机床集团可以借助 C Y集团的出口优势迅速拓展海外市场。同时, C Y集团也可借助沈阳机床集团的管理模式和雄厚实力,提升其产能规模和改变产品结构,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双方这种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必将取得“双赢”的良好收获,改变中国机床行业的现有格局。
         2005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司转让持有交大昆机29%的股权,沈阳机床成为第一大股东;2006年销售收入8.48亿,主营业务利润2.28亿元,净利润7815万元;治理结构规范、自产质量优良的上市公司,2004年销售收入4.7亿元,拥有多项镗床高端产品,数控机床精密度和产品的稳定性优于行业内其他公司,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保持交大昆机原有管理模式,基本为进行任何重大调整(交大昆机作为机床行业的优质上市企业,自身管控结构比较完整科学);国内西南区域市场布局,以及借助西南地理优势,辐射未来越南、老挝等国际市场。
         三、发展战略及发展预测
         3.1发展战略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沈阳机床集团制定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十一五末期,实现销售额超100亿元人民币,保持国内第一,成为世界三强”。规划在新园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数控机床3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有望在2010年实现经营规模突破150亿元,由现在的世界机床第十位进入世界机床前三强。
         3.2 未来发展的主要措施
         1、充分调动政府支持力度,获得发展资源保障
         沈阳市政府目标将沈阳机床建成“国内规模最大、装备能力最强的数控车床、大型设备等生产制造基地”,并于2007年,将国有控股的49%挂牌销售,进一步放宽资本管理权限,为企业发展换取资源。
         在资金上,沈阳机床也获得各层面的大力支持。集团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公司控股股东沈阳工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签署了《减免表外欠息协议》,公司在以现金偿还了国家开发银行13750万元本金之后,国家开发银行减免了沈阳机床截至2005年4月25日表外欠息13091万元,并将剩余31050万元贷款本金展期三年;获得搬迁土地差价6亿元(又有13亿土地置换全部归沈阳机床,其余资金自筹的说法)。另外,沈阳市每年投入4亿元,5年累计20亿元用于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推进,目前数控机床、IC装备项目已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前期论证中。
         沈阳机床通过整体搬迁获取沈阳经济开发区土地,实现集团整体搬迁,建成数控机床产业园区,计划总投资17-18亿元,占地面积为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3万平方米。
         2、借助外力重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管控
         1997年,沈阳机床在KW的协助下进行了管理模式重构,将集团总部规划为投资中心,对下属分公司(事业部)行使战略管控职能;将分公司层级规划为利润中心,使其通过经营管理实现对生产车间的管控,而生产车间只是企业的生产中心。
         随着企业的发展,沈阳机床在EDS的协助下进行了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技术、生产、营销、财务等六大模块的培训,指导培训过程总计达30个月,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3、借助搬迁,以产品规划为导向的生产布局与组织调整
         2006年,沈阳机床借助整体搬迁的契机,以产品规划为导向进行了生产布局和组织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在组织结构方面,将分公司的职能分化,逐步取消这一层级,使其职能一部份上移至集团总部,而业务职能则全部下移,最终将集团总部建成战略管控与资源配备中心,成立25个事业部作为生产经营中心,以逐步压缩管理层级。在生产布局方面,利用搬迁之后统一生产的契机,完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统筹集团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职能。
         4、以合资合作和外部资源利用获取技术
         沈阳机床集团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充分与国外技术领先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外部技术资源迅速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具有代表性的合资合作技术升级项目有:沈阳机床借助德国BRRA公司实施技术咨询,培养技术骨干,并联合设计开发了7种数控机床产品;与德国BW公司合作生产加工中心;与意大利PRIMA公司合作生产PLATINO系列激光切割机等产品;与意大利FIDIA公司合作生产数控系统、高速铣床等产品;与意大利MASTER公司合作数控锯床等产品;与意大利菲迪亚公司签约成立沈阳菲迪亚数控有限公司,该公司以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为核心产品;收购德国希斯公司,直接进入高端产品的制造领域,如重大型数控龙门铣床、落地镗铣床和立式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等核心制造装备。
         5、以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与市场布局
         沈阳机床通过对德国希斯。云南CY集团、交大昆机等企业的并购与重组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与市场的布局,逐步建立集团层面的研发中心和沈阳、云南、德国三大基地。
         计划用3-5年的时间,搭建国际化平台,集团作为技术研发总部,在上海、北京及德国设立分部;将沈阳建设成为总部基地和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将云南建设成为辐射西南市场和出口南亚地区重要生产基地,将德国建设成高端产品研发基地、重大型产品制造基地、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基地、比价采购配套基地和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如今,沈阳机床“一个中心、三大基地”的建设与宣传,无论是在战略发展定位,还是整体营销宣传角度,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影响力。
         6、建立独特的市场销售服务体系
         沈阳集团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销售规模,正在逐步推行4S店的销售模式,并已经在机床重点的销售地区进行试点。如今已在温州、宁波、青岛、佛山设立4家4S店,统筹负责当地的销售工作,并逐步将集团公司的售后服务等职能下移至4S店。
         7、以获取国际PE投资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实现后续发展
         沈阳国资委将沈阳机床集团30%的国有股权以10.11亿出售给美国JANA基金,通过出让股权以解决沈阳机床集团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JANA基金收购沈阳机床的股权之后,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为:通过资金给付,帮助沈阳国资委解决搬迁和员工安置困境;承诺不介入内部管理,间接加大管理层自主权;在境外寻找兼并整合对象,加快沈阳机床国际化进程;提出沈阳机床集团多家公司的内部整合方案,筹划整体(境外)上市;管理层持股激励计划,整体(境外)上市;30%股权转让给(境外)基础装备企业(国外机床企业带持股)。
         3.3 未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提升问题
         从核心技术上看,沈阳机床集团虽然已经进入了数控机床生产时代,但只是占领了一部分中低端市场,高端则一直被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企业所控制
         2、市场拓展问题
         持续投资导致产量激增,国内市场中其他竞争对手也在积极放量,市场销售压力形成困扰
         3、管理提升问题
         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是由于缺乏机制调动管理者积极性,例如,高层员工仅有陈惠仁、关锡友各持股1383、1382股,以每股25元计算,仅为3.5万元
         导致中层以上管理层更加注重短期从企业内部的套现和牟利,不注重长期效益,未来管理层持股激励将成为重要激励手段
         4、发展资金问题
         1995年12月3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沈阳机床的负债总额从8.75亿元增至42.8亿,共增加了34.05亿元,除去最初世界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又新增借贷资金约19.55亿元,沈阳机床共计投入约41.76亿元
2006底,销售收入增长10倍多,但净利润仅由1995年的4227万元增至1.33亿元,增加不到3倍
         沈阳市政府已经很难再拿出更多资金扶持沈阳机床,因此“靠政府的‘精心培育’,并非经营积累”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而沈阳机床承担着巨大的历史发展包袱,现有员工8487人,退休员工6891人,离休员工201人,在集团整体上市前,都需要妥善安置,费用支出巨大。

         本文首发于《国企》,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如需转载,请联系正略钧策市场部,010-59082979/2981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沈阳机床集团企业成长模式分析及未来发展预测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