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德国的家族基金制

   日期:2010-07-22     来源:当代经理人    作者:不详    浏览:204    评论:0    
   
     路径三:对家族财富进行专业管理,既分散了风险,又通过各种流动性举措为家族提供资金来源,以帮助企业保持协调稳健
  德国发展出一套以“家族基金”为核心的继承管理制度,着重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而非直接管理

  在德国,经济的心脏是家族企业——这个说法不夸张。世界排名前1000位的大型企业中,只有170家是上市公司。著名的西门子、博世、奔驰、宝马、保时捷、贝塔斯曼、欧倍德、科德宝、麦德龙等都可以算是家族或者家族控制的企业。
  这些家族企业都经历过类似道路,第一代是创始人,第二代不直接接班,而是由一个老臣接替,辅佐后再交给第二代。但是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以后,都曾遇到过后继乏人或者继承人不愿意接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德国发展出一套以“家族基金”为核心的继承管理制度,着重于家族对企业的控制而非直接管理:
  1、家族基金往往获得了创始人的绝大部分股份,其收益主要用于公众慈善事业。家族成员虽然不拥有这些基金的财产权利,但是实际由家族成员严密控制。譬如:贝塔斯曼基金拥有贝塔斯曼集团75%的股份,该基金会由默恩家族成立,现任主席为伊丽莎白·默恩(Elizabeth Mohn)。默恩家族拥有其余25%的股份。
  2、家族基金通过公司监事会,负责挑选和管理家族企业外来的管理者。德国的监事会和董事会是上下关系,监事会虽然不能直接插手公司的经营决策,但拥有任命董事长、决定董事薪酬、监督财务和监督业务等广泛权力。
  3、家族成员不直接参与公司管理,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发展则交由有跨国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来负责。如果家族成员想在集团里工作,他们要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公平竞争,凭借自身的业绩和能力在公司里获得晋升。
  4、家族成员虽然不参与公司管理,但是必须要有人懂得公司的运营。
  5、由于历史悠久,许多家族企业股权非常分散,譬如科德宝的继承人多达300人之多。为了防止因为家族内讧导致的控制企业能力的崩溃,因此部分家族采取股权和分红分离的继承制度,只有那些有经营能力的人才能够获得股权,从而拥有控制企业的能力,否则只能享有分红。这样就保证把家族企业的最终的决策能力留给有经营能力的人。通常的标准为,最多有3个自然人(股东)拥有企业50%以上的表决权。如自然人在3人以上,则必须有2人同姓。
  实际效果如何呢?德国的家族企业不仅规模大,而且表现也不差。研究显示,2003年至2005年,德国500强家族企业的雇员总数达220万人,增长10%,其营业额增长16%;同期,30家达克斯指数企业的雇员总数为160万人,仅增长3.5%,其营业额增长9%。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德国的家族基金制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