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窗口越多,学习力越低?

   日期:2012-03-02     来源:|1    浏览:201    评论:0    
核心提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确对我们的学习、思考和创新造成了显著影响。  前段时间,因为要准备一门课需要查询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确对我们的学习、思考和创新造成了显著影响。

  前段时间,因为要准备一门课需要查询大量资料,像大多数人一样,互联网是我搜索的最佳方式。在随便一个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就能得到成千上万条相关结果。根据标题,我一条一条地点开自己感兴趣的网页,却发现浏览器窗口打开得越多,自己越迷惑,就像陷入茂密的丛林中,要么各种说法似曾相识(其实更多的是复制、粘贴、转载),要么只是蜻蜓点水,肤浅的信息或事实堆积,让人感觉“管中窥豹”或“雾里看花”。

  更为糟糕的是,每一个网页上众多的超链接让我跳来跳去,几乎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不时闪现的动画、窗口、标题将我的注意力分散开去;“你有新邮件”的提示,或者MSN、QQ等闪烁的图标,一次次地把我的思路打断。

  我发现自己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很难专心地对信息进行消化、处理、分析,更难以产生完整的思路和新的想法。虽然信息看似很多,但很难产出真正的知识。一句话,我认为互联网技术妨碍了我的学习、思考和创造。

  相反,当我每天晚上,关掉电视、电脑,拿起一本书,安静地阅读,我发现自己就像一朵被活水滋润的花朵——我的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随着文字符号跃入我的眼中,大脑不停地将它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并与我原有的认知连贯起来,使它显得那么栩栩如生。与我原有看法相符的,让我感到自然;与我原有看法不符的,让我感到新鲜,并努力去琢磨它的真正内涵与来龙去脉;与此同时,新的想法也止不住地浮现出来……一句话,我认为传统的深度阅读方式让我真正在学习、思考和创造。

  但是,我仍然感到疑惑:是我落伍了,没有掌握在新的环境中学习的方法,还是技术真的对学习有害?

  质疑与探询

  其实,和我有着同样困惑的人并非少数。2009年,麻省理工大学商学院资深讲师奥托•夏默历时10年的研究成果《U型理论》出版,在书中,虽然作者并未对互联网技术对人类学习、创新的影响做出直接论断,但该书指出,阻碍深层次学习与创新的第一个门槛就是“下载式”(downloading)思维模式,只是停留在事件层面,注意力被一个个目不暇接的事件所吸引,不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加工、处理;此外,要想经历深层次的学习、创新与系统性变革,必须转移自己注意力的场结构,专注地观察,放弃隐而不现且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经历“在场”(presencing)和愿景呈现、明确化等六个过程——在我看来,如果面对着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即使有再大的定力,上述过程似乎也无法完成。因此,这是从理论上对互联网技术如何促进人们思考和学习提出了质疑和挑战。2011年,曾任《哈佛商业评论》执行主编的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干脆在其新著《浅薄》中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互联网毒化了我们的大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确对我们的学习、思考和创新造成了显著影响。有些是坏消息,也有一些好消息。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的重视。

  坏消息包括

  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超链接、多媒体技术以及应用程序(包括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微博等),容易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并且产生更为严重的后遗症——削弱了深层次的思考和创造力,因为学习源自注意力。

  以电子文本为特征的“浅阅读”,无法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的体验,也会对人类的学习、思考造成不利的影响,因为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需要专注、“沉浸其中”。

  信息的泛滥反而导致知识更为稀缺和难以获得。虽然看起来信息无限丰富,但知识管理研究表明,要想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离不开人的主动参与,包括消化、吸收、比较、分析、归纳、提炼等等过程,而目前互联网内容高度分散,很不系统,重在信息的传递,未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和整理(从某种角度看,知识具有特异性,信息与知识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中经过自己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因此如果没有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想由他人完成信息的整理和加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好消息包括

  信息的传播、沟通和共享更为迅速、便捷。在今天,如果哪儿有了创新性的最佳实践或产品与服务,很快就会扩散开来,为激发人们的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原材料。

  信息的检索更为方便、快捷(当然,结果的质量并不一定好)。

  使得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成为可能,诸如Wiki等技术,为知识管理和协同创新提供了新的支撑手段。

  我们应该怎么办

  面对这些的局面,一些机构和个人事实上早就进行过很多的探索,例如数据挖掘、知识引擎或知识社区等,但是它们能解决问题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学习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他人无法替代一样,互联网技术只不过是辅助或影响我们学习的一个手段,是我们的学习、思考与创新发生的一个场境。要让它对我们的学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让人成为主人,而不是让技术占据主导或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窗口越多,学习力越低?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