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韩国企业:人才第一

   日期:2007-12-14     来源:金融界网    浏览:126    评论:0    
核心提示:不仅建立人才储备系统,而且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 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在奥运会之前,在资本市场炽热之际

  不仅建立人才储备系统,而且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

  ■ 文 / 陆新之

  11月的第一周都在韩国。所接触的韩国各界人士,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经常强调韩国是个小国,未来要发展,就要更加提高效率,更加增加竞争力,不敢有懈怠。

  以面积不到十万平方公里,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来看,韩国的快速成长确实耐人寻味。实事求是来说,韩国经济总量一度进入国际前十名。而大批企业进入国际500强之后,就成为常客。至于1997年历经亚洲金融风暴重创之后,韩国能够迅速复苏,这个奇迹,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一样令国际侧目。

  没有资源,只有人才

  “韩国没有别的资源,只能靠人才。”这是接触到的好几家大公司管理人员的大实话。韩国的优秀企业大都以“人才第一”为基点,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的研修院或利用产业教育机构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例如,现在韩国主要的企业集团都已采用了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了拥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还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储备系统,或是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的比例持续进行教育投资。号召每个员工都进行自我增值的呼吁,几乎在每个企业里面都能看到。

  韩国如何成功?

  一方面积极应对全球化,以国际化资源和市场组合来迎接竞争;另一方面,强调自身特殊文化,保持举国上下的凝聚力,这是韩国成功的两大法宝。不仅国家如此,韩国的企业,也是这样思考和布局的。例如,一千多年的韩国儒教圣地成均馆大学,既保持了文庙和每年的春秋两次祭孔大典,同时,又成为了三星集团的定点电子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相比之下,中国很多城市推介自身的时候,往往只着眼于短期的招商引资,不顾环境地强调优惠条件,忽视了本地软实力的营建,更加顾不上综合魅力的提炼和打造。很多中国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往往流于过分投机和不够坚决,缺乏韩国企业“扎硬寨打呆仗”的狠劲。

  试看韩国公司过去十几年来的浮沉,成绩斐然,教训也很多。和行政权力过分联系,带来过辉煌,也造成了恶果,而金融风暴后的大幅经济结构调整,也有浴火重生之效。其中得失进退的微妙之处,正好值得感同身受的中国企业慢慢体会。

  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在奥运会之前,在资本市场炽热之际,好好向韩国邻居学习两三点经验和教训,应该是能够有所启发的。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韩国企业:人才第一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