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规模向好难挡人才流失 国投瑞银的辛酸路

   日期:2021-07-23     浏览:172    评论:0    
核心提示:近日,公募基金二季报相继发布,基金公司的最新管理规模及基金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也终于“浮出水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05年6月、如今已有16年运作经验的国投瑞银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非货币管理规模创下近六年新高,达776.7亿元。但与此同时,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及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平

近日,公募基金二季报相继发布,基金公司的最新管理规模及基金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也终于“浮出水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成立于2005年6月、如今已有16年运作经验的国投瑞银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非货币管理规模创下近六年新高,达776.7亿元。但与此同时,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及债券型基金的业绩表现平平,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较明显。另外,记者发现,国投瑞银基金还存在人才频繁流失的情况,近一年因个人原因离职的基金经理及副总经理级别高管多达10位。

非货币规模创近六年新高

在公募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不断壮大,并持续刷新历史新高。据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公募基金的管理规模为22.91万亿元,为史上最高。在行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部分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也与日俱增。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国投瑞银基金的非货币管理规模为776.7亿元,同比增长56.39%,在当前全市场数据可取得的156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43位。这也创下了国投瑞银基金自2015年三季度末以来的非货币管理规模新高。

回顾今年一季度末,国投瑞银基金的非货币管理规模仅为675.27亿元,在彼时数据可取得的144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46名。不难看出,仅一个季度的时间,国投瑞银基金的非货币管理规模及排名均上升。具体来看,二季度末,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为338.95亿元,在其非货币管理规模中占比达43.64%;而债券型基金的规模则为423.43亿元,占比超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国投瑞银基金非货币管理规模上涨的同时,也有部分主动权益类产品在二季度期间遭遇赎回,且缩水明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在国投瑞银基金旗下数据可比较的87只(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基金中,有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较一季度末减少,占比超两成。如国投瑞银创新动力混合的规模从21.45亿元减少至20.87亿元;国投瑞银瑞祥灵活配置混合A的规模则由一季度末的5.76亿元减少至2.62亿元。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上半年末,上述两只产品的年内收益率分别为4.64%、2.87%,分别跑输同类平均4.28个百分点、4.44个百分点。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对此评价道,在二季度市场环境震荡的背景下,各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表现也参差不齐。而部分产品出现赎回大于申购的情况,可能也与二季度市场行情波动或震荡的风险因素有关。尤其是在当前基金产品同质化较严重的条件下,部分投资者可能也会从业绩表现相对弱势的基金产品转而投资相对强势的产品。

产品业绩表现平平

事实上,基金产品业绩表现不佳这一现象对国投瑞银基金而言,并非个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国投瑞银基金现存的基金产品中,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的情况较明显。

具体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在国投瑞银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46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7只产品的年内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占比近六成。例如,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的年内收益率为43.58%,位居该公司所有产品的业绩榜首,且跑赢同类平均32.42个百分点;而表现最差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为国投瑞银国家安全灵活配置混合,截至7月21日,其年内收益率为-7.32%,跑输同类平均16.71个百分点,在同类1987只灵活配置型产品中排名第1959。

若拉长时间至近一年来看,截至7月21日,在国投瑞银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37只主动权益基金中,有23只产品近一年的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占比超六成。

除主动权益类产品外,国投瑞银基金旗下的债基表现也平平。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在国投瑞银基金旗下数据可取得的23只债基中,有17只产品的年内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占比超七成。而近一年、近三年,也分别有超六成、超五成的债基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

对于旗下产品收益率跑输同类平均较明显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国投瑞银基金,但公司方面对此未予回应。

某业内资深研究人士表示,国投瑞银基金旗下产品业绩不佳,可能与其公司人才流动较频繁有关。“基金经理走了以后,这个产品就没人管了。没人管的意思是,这些基金会挂在其他基金经理名下,但这些基金经理可能没有精力去管理这些产品,所以其业绩表现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今年春季以来,A股市场风格变化较大,因此可能导致这类产品业绩表现落后同类平均。”该业内人士直言道。

人才流失较明显

正如上述业内人士所言,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22日,国投瑞银基金近一年来已有多位基金经理及高管人选发生变动。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国投瑞银基金旗下有蔡玮菁、伍智勇、张佳荣、徐栋、杨冬冬、王宠、董晗共计7位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离任或辞职。同期,也有杨枫、肖汉山等新任基金经理加入国投瑞银基金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提及的离任基金经理中,多位基金“掌舵人”曾在国投瑞银基金任职期间创下其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董晗在管理国投瑞银美丽中国灵活配置混合时,最佳回报高达245.75%;徐栋、杨冬冬在任期间的最佳基金回报率也分别达144.36%、120.73%。

国投瑞银基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培养方面,近一年公司新任6位公募基金经理,其中包括外部招聘的有多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同时,公司也通过良好的内部培养机制、体系以及人才梯队建设,培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在公司内部的成长。

除基金经理变动外,北京商报记者还注意到,近一年,国投瑞银基金的副总经理人选变更也颇为频繁。据悉,国投瑞银基金原副总经理刘凯因个人原因在今年6月离任;该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南森、袁野也因个人原因分别在2020年6月、9月离任。而在副总经理不断流失的同时,国投瑞银基金也曾在2020年11月新聘靳赟为公司副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靳赟曾任国泰基金机构部董事总经理。

前述研究人士直言道,由于国投瑞银基金拥有合资背景,可能相对容易导致高管频繁变动的情形出现。据国投瑞银基金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其股东为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和瑞银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51%、49%。

而郭施亮则认为,基金公司的分配机制或股权激励存在不合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同时,也可能与薪酬水平有一定关系。“如果基金公司想要留住人才,首先是要提高公司自身实力,用更好更优惠的条件才能吸引人才。除此之外,在管理上,也可以适当放权给基金经理,使其拥有相对高效灵活的管理环境,还可以为其提供一个比较优厚的薪酬环境。”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规模向好难挡人才流失 国投瑞银的辛酸路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