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探讨

   日期:2009-04-25     来源:未知    作者:万剑敏 刘德兵 陈少玲    浏览:104    评论:0    

  作者:万剑敏 刘德兵 陈少玲 [摘要] 本文从订单主体、企业对教学过程参与程度、企业资助形式三个方面探讨“订单式”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就业率,而且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引入了第三方——企业资源,使学校教育资源

  作者:万剑敏 刘德兵 陈少玲

  [摘要] 本文从订单主体、企业对教学过程参与程度、企业资助形式三个方面探讨“订单式”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就业率,而且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引入了第三方——企业资源,使学校教育资源更加优化,因而是高于传统职业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可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校、学生、企业三方资源,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订单式 教育资源 优化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五年来高职院校大量出现,大学生就业出现了类似生产企业的供大于求的状况,从企业生产中萌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被提上了日程。由于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属于不同领域,研究者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有:提高就业率是 “订单式”培养的主要目的;企业资助是“订单式”培养的前提条件;学校要适应订单企业的需求并制订动态的教学计划;等等。本文从订单主体、企业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企业的资助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际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值得商榷。

  二、现有模式利弊分析

  1.订单主体的三种关系模式

  (1)针对特定学生的订单,如2007年北京红番茄荆楚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在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系挑选了10名学生,与每个学生签订了资助培养和就业协议。

  (2)针对班级的订单,如2003年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同三峡环坝风景区旅游发展集团协议合办的黄牛岩旅游表演班,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锦江之星旅馆有限公司协议合办的“锦江之星班”。

  (3)针对学校的订单,如日本国际饭店协会、阿联酋丽景公司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签订协议,每年在固定时间到该学院旅游系对学生进行面试,挑选所需要的学生。

  2.企业对教学过程的三种参与模式

  (1)全程参与。这种模式是校企之间的紧密型合作模式,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与三峡环坝景区合办的黄牛岩旅游表演班就属此类。企业从招生开始就完全参与到教学当中,并对学生进行管理。而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完全满足该企业个性化的人才需求。

  (2)部分参与。这种模式是企业不介入学校教学过程,而是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形式向学校提供行业发展需求和用人单位的招工意愿,并接纳学生实习。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名人城市酒店集团合办的“名人城市酒店班”就属于这种模式。

  (3)完全不参与。这种模式中,企业完全不参与招生和教学过程,而是认同学校的品牌,根据对学校及其某个专业的了解和信任,与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与日本饭店协会和阿联酋丽景公司的合作模式就属于这一种。

  3.企业资助的三种模式

  (1)不予资助。2006年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同宜昌市各幼儿园签订的定向委培合同即属此类。学校根据幼儿园的要求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幼儿园接受学生实习和就业。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幼儿园不支付任何费用,仅在学生实习期间给予一定的酬劳。

  (2)给予部分资助。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与北京红番茄公司签订的就是这种协议。红番茄公司对所挑选的学生分期资助其一定数额的助学金,受资助的学生在该企业实习半年后,还必须再服务半年才能另行择业。

  (3)全额资助。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与三峡环坝风景区合办黄牛岩旅游表演班即属这种形式。环坝景区不仅出资负担订单学生全部教育经费,并且每个月给予其一定生活补助费,其条件就是学生毕业后必须为企业服务五年。

  作者:万剑敏 刘德兵 陈少玲 [摘要] 本文从订单主体、企业对教学过程参与程度、企业资助形式三个方面探讨“订单式”教育的内涵与特点。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就业率,而且在传统职业教育中引入了第三方——企业资源,使学校教育资源

  三、探讨

  1.企业资助不应成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

  以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为例,国家会对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进行补贴,这是“双元制”能够实施的重要条件。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主体,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相当于培训不熟练工,要投入成本,这正是许多企业不愿接纳学生实习的根本原因。如果要求其对学校进行投入,这只能是学校单方面的美好愿望,企业对此没有积极性。另外,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已收取了学生的学费,因此,企业不必、也不应当对学校的人才资本培养进行回报。这里不排除企业出于对某些特殊人才的渴求而自愿对学校进行投入,但以企业对学校进行投入作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2.学校为适应企业需求而随时更改、调整教学计划极端不可取

  首先,随时修改调整教学计划违背教学规律。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具有类似法律、法规的权威性,需要相对稳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有一个较长的周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学计划可以随时修改、调整,学校教学将处于无序状态。

  其次,企业由于市场的变化、战略的调整及自身业务发展要求和管理的需要,对后续人才的要求表现出很大的不定期性和变化性。学校让企业参与教学应有一定限度,不能以企业为主导。另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只能是教给学生一些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或处理方法,而无法就事论事地教给学生一些局部环节的操作技能。学校必须坚守教学的主导地位,不能在就业的压力下,丧失教学的主权而成为某个企业的附庸。

  3.“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优化教育资源的一种形式

  从上述分析可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且各有利弊。“订单式”教育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普通职业教育中适用的全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还要掌握与订单企业有关的特殊技能。从这一角度看,“订单式”教育是高于传统职业教育的一种模式。不论企业以何种形式加入到职业院校教育中来,全程参与或部分参与,给予全额资助、部分资助或不予资助,企业的加入都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增加了一方资源,是对教育资源的优化。

  因此,如果仅仅以“能 否提高学生就业率”来衡量,则大大降低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应该从优化教育资源的角度予以高度肯定。至于学校究竟以何种形式与企业合作,以何种方式适应企业的需求,各院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不必局限在是否能够给学校注入资金、给学生予以资助、负责学生就业这些具体问题上,而是从如何更好地利用企业资源出发,及时传递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识,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鸣:“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7(9)

  [2]刘家芬:“订单式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7(3)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探讨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最新论文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