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专业年金顾问的角色定位

   日期:2008-07-06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万敏    浏览:150    评论:0    
核心提示:距离我国第一部有关企业年金建立及相关内容的正式法规文件出台已近四年。年金的缴费是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进行的,这种比较有规

  距离我国第一部有关企业年金建立及相关内容的正式法规文件出台已近四年。在政府和市场各方不断地努力下,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渐入佳境,亦吸引了众多咨询中介机构的关注和投入,有人认为他们给这个尚未成熟的市场带来了混乱,有人认为这些专业人士为企业年金迅速为企业所熟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成为或将成为年金市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之一。

  记者(以下简称“记”): 目前中介机构似乎还未获得政策法规方面的规范?

  孙帆(以下简称“孙”):这个可能跟中介的性质有关。对翰威特来说,年金咨询只是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之一,更多的是帮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面临的挑战,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多政府监管的限制。作为客户的一个年金咨询顾问,这种形式在国外也存在很久了。在美国、香港,这些年金的运营机构都已经很成熟了,但客户还是希望从自己的HR的角度,有人能帮助他找到HR方面的问题,真正具有年金管理和投资的经验和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非常少,因为这不是他们的专业领域,导致出现了信息不对等的状况,运营商具备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那么企业就希望有专业的顾问帮助他们了解具体的运作如何进行,包括运营商的服务是否达到了他们所期望的水平,当然,这只是我们服务的一个方面。

  简单来说,我们的服务还包括,在最初和有这种需求的客户进行接触的时候,我们会先做一个具体分析来看到底做不做年金。通常我们会去做一些内部的调研和外部的调研,所谓内部调研,就是了解员工的需求在哪里。另外就是跟公司的管理层沟通,因为最终任何人力资源的策略都要同企业未来发展相协调。很多企业对薪酬福利的定位是有差异性的。同时还要看一些外部的竞争,就是这个企业的竞争对手在这方面处于什么阶段,一些跨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关注尤其多。通过这样一个内部和外部的分析,企业才会比较清楚地知道到底需不需要做年金。也会有关于年金市场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多地方分布的企业如何建立年金等方面的咨询。

  记:对目前国内年金发展形势有何看法?

  孙:其实现在的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冷淡了,整体来看,过去两年这个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跟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推动是相关的,但也不能说年金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了。实际上在年金的推广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05年底到现在已经两三年了,建立年金的企业在运营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找到这些问题并且将其解决才有继续前进的一个推动力。

  记:在这样的形势下,年金中介机构前景如何?

  孙:实际上,整个2005年到现在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企业开始关注年金了。翰威特最早是从2004年年底的时候帮助一个企业建立年金,那个时候一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到位,就已经开始合作了。外资企业对年金的关注度比较高,而国有企业在整个市场环境的推动下,他们做年金的需求有了明显的上升,这对年金中介的业务是很大的推动。我认为这是一个互相的作用,中介让企业熟悉年金,反过来市场的扩大对中介自身也是一个推动。

  记:看起来翰威特主要为一些高端客户服务?

  孙:其实这个不是企业规模大小的问题,主要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如何定位。如果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定位得比较丰厚,他会很积极地去做。但是有些企业对这个定位并不是非常核心,而中国市场也是以薪酬为主,员工在选择工作时会以薪资为主要标准,福利当然也是一部分,但往往不是最关键的一点,那么企业就会有所考量。

  记:也就是说企业的意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孙:同时也跟企业内部人员所处的阶段有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对福利有不同的感知度。但是很多时候,员工感知度不高,跟市场教育是相关的。坦白讲,像这种既定缴费计划,如果真的等到员工都已经对这个事情非常关注了,就很被动了。通常在临近退休十年、十五年的时候,这个缴费一方面受到年金产品缴费的限制,另外一个方面缴费时间太短,也满足不了退休时的需要。所以要考量这三点:缴费多少,投资回报是多少以及缴费期限。缴费多少有明确的规定,员工也会有个承受的限度,投资回报很大程度上依赖市场,但是年金的资产配置最高是30%,在股票上,这对回报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区间约定,实际没有界定的就是这个投资的期限。从二十岁开始积累和从三十岁去积累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个是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很重要的一点,要让他们了解三支柱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功能。

  通过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帮助员工从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积累,分担了第三支柱很大的风险。年金的缴费是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进行的,这种比较有规律的投资,长期来看是获得一个平均值,能够把市场大部分的波动减弱。

  记:但是在中国长期投资的理念似乎很难坚持?

  孙:我们在和很多员工沟通的时候他们也会有类似的疑问。这一点我们跟国外发达的国家相比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差距的,因为年金是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不能低吸高抛的频繁操作。年金遇到的某些问题跟这个市场也是有些关系的。年金就是一个长期投资,每年都会有规律的缴费上来,而且一部分投资在资本市场里,在未来二三十年里长期增值,这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回过头来看现在年金真正进入资本市场运营的资金,占我国资本市场的比例还很低。

  我们跟一些有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接触了很多,各个机构对年金的关注都非常大,为什么呢?在去年的行情里发一只基金一两天就卖完,挣的钱会比卖一个年金要挣得多也快得多,那为什么基金公司还会花这么大精力去做年金,因为虽然有的企业刚开始进入年金的资金比较少,机构刚开始的盈利性并不是很好,但年金是一个长期的滚动的资金,每年都会有新的资产进来,而且只要客户还在投资和管理,他们每年都会有收入,这对机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记:国外年金业的经验有哪些值得国内借鉴?

  孙:一方面是政府的管理,要有更大的推动。从不同的层面来讲,税收上的优惠要更明确,如果能建立起延迟纳税的机制,对社会的稳定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这是在帮助国家分担养老的负担。

  另外一个方面,现在对年金计划的设计也好,实施层面也好,还存在着很多限制,比如在计划细节方面的限制,各个地方社保局在审批年金计划的时候,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和意见,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并不能完全适应。在实施层面,有些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分支机构,面临着地方社保不同的要求,这样限制比较多,实际上对年金的发展有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

  此外,企业年金需要更多的灵活性。现在很多DC计划的携带性不是非常强,一旦把钱缴进去之后,是不能拿出来的,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年轻的员工,他对未来没有太多的规划时,往往会选择不加入。在美国的年金运作当中,第一是可以支取现金的,但是需要承受比较高的税率,这样在一些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把钱拿出来的。第二是员工可以在自己的401(K)计划里贷款,对资金有更多的可控性。这种灵活性与根本碰不到那笔钱是有很大差异的。当然,这些可能比较复杂,而我国现有的税收体制还不能解决这些实际操作的问题,但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这样的灵活性被建立起来之后,员工参加的意愿和感受会大幅增加。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专业年金顾问的角色定位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