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Gartner所公布的全球外包市场报告,随着全球分工进一步细化,到2008年企业信息外包市场规模将达2531亿美元,与2003年的1805亿美元相比,增长40%。中国近年来,在外包服务的市场上,也有着惊人的成长。2003年中国的外包服务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42亿元(其中IT运营管理外包服务的规模为21.6亿元,应用管理外包服务为1.5亿,软件外包19.5亿)。Gartner预估:到2007年,中国IT服务、客服中心以及后端办公室等服务营收将达270亿美元,与印度相当。来自IDC的数据显示,虽然目前IT外包市场占整个IT服务市场还不到十分之一,但是未来五年将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44.2%以上,超出IT服务业平均增长率近一倍以上。
Gartner还在亚太地区是一个国家与地区,对八百五十九位信息科技决策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外包服务的最主要理由是改善对终端使用者的服务水平,第二个原因是希望让企业专注于本身核心事业;降低成本仅仅排名第八位。这说明亚洲企业采用外包服务时,不只是考虑成本,创造价值才是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传统外包模式,是将公司的所有信息需求外包给单一服务业者。企业负责制定信息科技政策,由外包服务提供商负责完成业务目标。这种单一模式,简化了与多方业者沟通的复杂性;但是缺点是仅有全部外包或是全部不外包两种选择,当企业对服务提供商不很了解之际,往往难以做出决定。
选择性的外包模式是另一个选择。企业可以将某一部分功能外包处理,整体信息架构仍维持企业内部自行管理。譬如:金融业可以保留银行核心系统的运作,将信用卡发卡作业外包处理。有限度的外包模式能够精确地委托业界的专业,提供最佳的服务,提供最佳的服务,同时方便管理。
因特网兴起后,带动了外包服务的崭新模式——随选外包( On Demand Outsourcing)。这种模式采用“使用者付费”的概念,类似水电一样,用多少付多少,不用则仅需付基本费。客户透过因特网连结到服务提供商的信息提供中心,使用所提供的服务,依事先约定好的费率付费。客户完全不需建置或是维修任何软硬件架构,只要能有一部连得上因特网的终端设备即可。当企业需要大量运算能力时,譬如:年底结算或是促销活动时,服务提供商可以根据企业临时要求,提供更强大的运算能力,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外包虽然有不同的模式,但是真正价值不只是看企业主能否放心交出工作。成功的策略性外包在于企业和服务供货商之间拥有的契约与默契,终极的报偿便是企业的成功。为达此一目标,服务供货商必须与企业主共同承担责任,深入了解企业主的外包策略、商业策略和企业文化,同时也必须能充分整合企业主的内部资源。策略性外包合作中最明显的利益是企业主与服务供货商共同发展出创新的方案,而这项方案是任何一方都不可能自行发展的。如此一来,外包策略便帮助企业往前迈了一大步。
加强企业主与服务供货商之间的合作意识,成了目前成功外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服务供货商深入了解企业的短期和长期不同的需求与期望,这就是建立双赢与持久关系得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