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外包(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BPO)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今年,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企业逐渐愿意让具有业务流程技能的专业人才参与企业的运作 ,这是由于它们越来越关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对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机会。
BPO就是企业将一些重复性的非核心或核心业务流程外包给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服务质量。BPO与传统的IT外包之间的区别在于,BPO能够帮助公司更快地完成外包。因为BPO是“以长期合同的形式,将公司的某项业务交由外部业务提供者去完成,以达到使公司股票增值的目的”。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明确三点:第一,BPO是将公司的部分业务对外承包,即把原来由公司内部处理的某些业务交给公司外部实体去完成。因此,对外包业务与外部承包人的确定有一个权衡与选择的问题。第二,以BPO模式运作的公司与外部承包人之间是“长期合同”的关系。即一种责、权、利明确的、长期稳定的关系。第三,实现BPO运作,其出发点与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使公司股票增值,即增大赢利。
在一个典型的BPO合同中,外包服务供应商将承担公司的某个特定职能。有效的BPO不仅仅是将流程外包出去,外包供应商还将对流程进行重组。流程重组包括实施一种新的技术或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使用技术改进流程。要做到这种程度是比较难的。所以,在开展BPO之前,对其进行一次彻底的评估是十分关键的。要搞清楚你想要做什么,你想通过外包完成什么目标。外包中的业务流程重组和最佳实践的实施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改进。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了BPO业务,时至今日,仍然步履维艰。这主要是由于一些BPO实施所需要的关键要素在我国还不完全具备。这些要素有:具备恰当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接入条件,政府的有力支持,充足的投资,备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技术劳动力队伍,以及通晓客户使用的主要语言等。其他因素包括客户与服务供应商之间在文化和心态上协调一致等。在地理上接近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样能够使客户经常实际接触服务供应商。
由此可见,为了进入BPO 行业,服务供应商应当先从基本的、低风险服务开始,在积累了经验和技术之后,再转向提供较为复杂的服务。BPO 服务供应商应当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应当在客户所在国家设立办事处,并且逐步与全球主要外包公司建立伙伴关系,以便在这一行业中站稳脚跟。政府应当提供便利的电信基础设施和此种设施的利用手段,建立起支持作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并提供财政刺激手段,从而促进BPO 服务的发展壮大。
目前,国外的BPO提供商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根据Forrester研究公司的调查,国外的一些BPO厂商正在夸大他们提供端到端经营过程外包(BPO)服务的能力。Forrester调查了82位IT高级主管,对12家较早采用BPO的企业进行了深入采访,发现BPO厂商正在作出他们兑现不了的承诺。据Forrester说,CIO和IT经理应该知道,没有一家厂商可以单独提供全面的端到端BPO服务,厂商往往擅长BPO的一个或几个部分,CIO和IT经理应该了解厂商的BPO强项。
因此,我国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个还不完全成熟的市场上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印度在这方面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近年来,印度一般性的IT服务领域,创业企业数目由840个增长到1700个,相比之下,BPO领域内创业企业增长幅度很大,从400个增长到1350个。如果按照供货商类型来划分,印度的创业型企业由78%上升到92%,而第三方的供货商则从45%下降到28%。很多国际公司到印度设立分公司,印度政府不仅给这些外国公司提供工作的环境,而且也保证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使得IT成为一种驱动力,各种不同的业务都进入了这个地区,他们都因为BPO的繁荣而繁荣。由此可见,业务流程外包已经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热点之一,作为下一块“蛋糕”,中国企业理应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