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在哪?

   日期:2007-11-02     浏览:238    评论:0    
核心提示:模式没有错,方法也没有错,唯一错的是假设之一:国人是有信仰的,而这信仰是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改变的。中国人都有着源于儒

  国内企业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动物园,华为的“狼性”让跨国巨头寝食难安;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外巨头,杨元庆要让联想变成“狼”;中兴通讯像羚羊一样奔跑;牛根生如一头草原雄狮,以非洲草原狮子和羚羊为喻,不断强化和传播蒙牛的精神信仰;海峡对岸,台湾企业界代工文化彰显苍狼本质。

  《狼图腾》刚刚散去,《藏鳌》兴起,没过多久人们又都捧读《狼道》了。然后,TCL总裁李东生讲述的《鹰的重生》了

  这种借某种动物的特性诠释企业精神,形象表达企业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仿生学情结”。证明国内企业的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

  是呀,大家都在通过:“企业文化审计――企业战略发展对企业文化提出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核心价值观、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回顾与反思――企业文化修正与提升”这样一个企业文化建设流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模式没有错,方法也没有错,唯一错的是假设之一:国人是有信仰的,而这信仰是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改变的。

  国人现在有信仰吗?

  曾经有,现在则很难说。

  信仰可以改变吗?

  很难,但只要方法得当,再假以时日,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人都有着源于儒教的“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基因”(DNA),其本质特征是“社会伦理秩序”,属于道德范畴,还有就是“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以及父为子纲:“五常”是温良恭俭让。这一“文化基因”(DNA)从根本上排斥“理性法则”与“理性思维”,使中国人习惯于“情理法”的思维,而不是“法理情”的思维;使中国人被束缚在复杂的等级关系,进而情感关系之中,无法从根本上相信,离开了“伦理关系约束”的生存法则,如何去和他人约定;如何相信别人会在“心灵”上自律的,如何相信自己能与社会或工作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实现“平等的约定”。没人相信“法定契约”会比“伦理约束”更可靠;人们更多地相信“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目前,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冲击,国人的信仰基本上没有形成体系,因而有“丑陋的中国人”之说,由于信仰的缺失,导致国人的道德水准不仅没有跟随中国经济一样突飞猛进,反而是日薄西山,已经突破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了,为了经济利益,不管他人,不管社会,不管地球,也不管我们的子子孙孙了,什么都不管了,只管自个儿的眼末前的蝇头小利,什么断子绝孙的事都可以做出来……

  在这样的道德基础如何进行企业文化?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在哪?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