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营造人才解放的客观环境

   日期:2007-11-06     浏览:129    评论:0    
核心提示:处在改革发展的年代,保持改革发展的趋向和节奏,必须创新人才培育、选拔、任用、考核的科学机制。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

  处在改革发展的年代,保持改革发展的趋向和节奏,必须创新人才培育、选拔、任用、考核的科学机制。这一机制的确立并切实形成良性循环,必须首先营造人才解放的客观环境。长期以来,束缚人才成长、压抑人才作为的思想观念、习惯做法与重关系、轻实干的不良作风,构织了一个溶封建腐朽思想、资本主义本质决定的丑恶思想和价值观念为一体错综复杂的一张网。极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人才国际化的发展潮流,虽然不可否认,我们在克服弊端上采取了一些积极政策,但由于或有偏激、或一刀切、或一味追求另一种僵化的模式,往往效果不大,核心在于没有真正削除、撕破这张网,没有形成人才解放的客观环境。

  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作为有岗位、发展有空间,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且源源不断的良性循环。必须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观念障碍。其表现为:一是用人主体缺乏人才观念,视野狭窄,人才开发力度与“第一资源”地位相差甚远。二是论资排辈、论“本”排序、论关系排位,“好”人易用,强人难容的现象大量存在。三是“官本位”思想难以克服,求全责备,封闭保守,或随遇而安,怕冒风险。宁用庸人,忌惧能人。

  第二,机制障碍。其表现为:一是人才选拔机制框架多,不能准确体现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取向。二是人才流动机制活力不够。三是人才评价手段单一。四是分配激励机制未实现向人才、贡献相倾斜。五是培训机制缺乏多层次、全方位,短视眼,没有百年大计的长远观念。六是市场机制运作能力不强,企、事业内外不和谐,配置不科学效率低,人才价值不能合理体现。七是人才流动难,人才保障机制没有体现向经济发展重心转移。

  第三,体制障碍。其表现为:一是产、学、研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动力不足。二是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多头管理,难于形成合力。三是人才条块分割、流转不畅,人才效率不高。因是行业系统、地域间缺乏沟通、协调,不能人尽其力,才尽其能。这些

  都严重影响了科学开发人才和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

  解放思想的力度,决定解放人才的进程,而切实由思想解放达到人才解放,必须由表及里、实施深层次、高境界的挖掘,思想、研究、探索,形成一个成才、识才、育才、爱才的客观环境。

  第一,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形成四种意识。即:一是“第一责任人抓第一资源”意识,各级组织的第一责任人都要把抓好“第一资源”放在第一位。二是“人才标准多元化”意识,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三是“人才至上”重中之重是人才。四是“入才大开发”意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性开发,注意“使用性开发”、“政策性开发”、“储备性开发”、“多元性开发”统筹并用,形成整体入才资源“全面开发”。

  第二,着力解放制约人才发展的关键。不断推进机制创新。一是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适应人才成长、人才展示作为的社会价值。二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关系网、随意性。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四是建立科学的淘汰机制。五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第三,营造良好环境,挖掘人才,吸引人才,凝聚人才。一是革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开发的体制弊端,建立适应当前形势任务和长期稳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机制。二是尽快把入才开发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开发人才,依法使用、保护人才。三是建立科学的人才政策,营造广罗人才、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社会氛围。因是创造和谐的人才环境,鼓励竞争,包容失败,支持人才创业、创新,有所作为,干成事业,营造崇尚人才的风气。五是健全人才发展的内外环境。六是创造宽松的岗位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适合发展不同层次的人才展示舞台,促进入才的不断修养,稳步提高人才素质。

  营造人才解放的客观环境,还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建立科学公正、符合实际的量才标准。科学人才观的确立,主要是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四大要素,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突破条条框框,充分认识“从来天下事,只在布衣中”,真正把才能放在第一位。

  第二,形成凭能力、凭业绩的用才政策导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用人之难,难在导向,特别是学历标准走极端,年龄规定太教条,忽略了真实的能力素质,造成了弄虚作假、只重本子不求本领以及人才浪费。

  第三,营造两类层面,若干层次的人才流动机制。

  在物质利益层面,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体现级差和类差原则。在层级上,必须把重点向从事智力密集型劳动主体倾斜。向科技含量高的朝阳产业与国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产业倾斜。对各类各级人才的能级结构及其使用价值进行科学界定和量化。二是体现付出与回报一致性原则,体现同等条件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入和贡献相对称,即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益。三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分配结合起来。

  在人才环境方面,从政策制度环境上,鼓励人才成长和发展,形成平等融洽、鼓励创造的文化环境,在人格平等条件下,因为品德、知识、能力、业绩排序差别,而非岗位,既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促进各显所长、各尽其能,人人皆可成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发展科学、现代、自由、先进、文明的文化环境。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营造人才解放的客观环境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