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国行业工资差距比达到11:1 1/3垄断因素造成

   日期:2009-07-14     来源:盈泽人力资源网|www.ChinaHRP.com    浏览:303    评论:0    
  “我国行业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的比值在逐年拉大,今年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最高的证券业是全国平均的5.9倍,行业收入最高与最低的比例扩大到了11:1。”“而这种差距约1/3是垄断因素造成的”。“我国国民收入中用于雇用职工的工资比重大幅下降。

  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10年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严重影响了就业总量。”

  以上几组数据是全国政协委员宋晓梧在全国政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专题协商会上作专题发言时提及的。为此,宋晓梧建议调整分配结构以促进就业。

  宋晓梧还列举了好几个“颇具震撼力的数字”: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980年,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200多万人就业,这一比例到了1990年下降至100多万,21世纪以来基本徘徊在100万左右,有的年份只有80万。目前我国的就业弹性大致为0.1。2007年欧盟地区总的就业弹性为0.78。1992年至2004年“金砖四国”的就业弹性,巴西为0.9,印度为0.3,俄罗斯为0.2。

  按照国家发改委分配司有关报告列举的18个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推算,以2007年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节省下来的1/3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700万人就业。如果把行业差距缩小到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合理的差距,达到最高与最低比为2:1左右,节省下来的工资福利可以多容纳1000万人就业。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可以大量容纳就业的第三产业,近十多年来产值比重长期停滞在40%左右,就业比重长期停滞在30%左右。提供城镇80%以上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宋晓梧委员不无忧虑地表示,我国现在突出的问题是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就业弹性却一直下降。我们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保经济增长就是保就业、保民生,但经济工作往往还是最终落脚在保GDP增长上,地方政府很难从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摆脱出来。

  为此,宋晓梧建议,近期乃至“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都应将促进就业作为首要目标,下大力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力度,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宋晓梧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还变,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更有利于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造成的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张海燕、杨牧)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行业工资差距比达到11:1 1/3垄断因素造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