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就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人才培养谈校企合作

   日期:2009-05-03     来源:未知    浏览:97    评论:0    

  [摘要]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提出面向市场,通过实施“X Y”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校企

  [摘要]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提出面向市场,通过实施“X Y”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双师型

  2008年6月21日举行的“中国·大连2008国际IT人才招聘大会”上,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泰德人才港,共同开展了大连地区IT人才供给需求调查活动,就IT企业的人才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人才就职的要求及自身的能力水平等情况,获得了大连地区IT行业的人才供求的统计数据,此次活动对50个可用企业样本点进行按均值计算,统计表明:在未来三个月50家企业IT人才需求量为2500人,未来一年IT人才需求量为10125人,未来两年IT人才需求量为16175人。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企业对IT人才能力要求更显突出,技术能力要求多样化,以JAVA、NET需求最大,同时在60%的企业中至少需要两种技术能力,32%的企业需要三种以上技术能力,并且从人才学历的需求方面看,企业并非单纯看重学历,工作1年~5年的人员在求职中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人群。由此可见,IT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竞争力。而校企合作是完成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IT类专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化进程的加速,IT类专业成为高校招生的热门专业,且由于专业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难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一,由于众多高校资金紧张,缺乏先进实验设备和良好实验、实践环境;其二,传统的、精英阶段的学术性质量标准,“大而全”的专业设置,过分偏重理论教学,不能很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制约着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三,高级应用型师资相对匮乏,产学研不能很好结合,难以培养职业素养高和技术应用能力多样化的人才,直接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足;其四,专业定位不准,特色优势不明显,不能很好的和企业市场需求接轨等。

  二、面向市场,调整专业设置,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

  针对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IT类专业存在的问题,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IT类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加强IT类专业自身调控,走出“精英式”人才培养的怪圈

  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专业知识的构成,不一定要求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需要基础的专业理论、娴熟的专业基本技能及从事某类或某种职业的基本素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及相关技术有直接、紧密的联系,专业应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应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复合来把握专业定位。所以IT类专业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适时调整IT类专业的方向,找准立足点。只有明确的专业服务领域,才能知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了准确的人才规格和要求,才能知道设计怎样的教育过程,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要求,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进而缩短学生的就业周期,满足企业对IT人才需求。

  [摘要]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提出面向市场,通过实施“X Y”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校企

  2.明确经济发展的急需方向,实施“X Y”教学模式改革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提出的“3 1”教学模式,为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思路,所谓“3+1”的教学模式就是学校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联合,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学生用三年时间在高校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培养,利用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实地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借鉴“3 1”教学模式,我提出“X Y”教学模式,其中X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时间,Y为专业实习或企业实训时间, IT类专业可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基础理论和企业学习或实习、实训时间。从办学形式上,可以采用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订单式培养方式或是实习与岗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岗位针对性,缩短或者消除学生岗位适应期,实现部分学生“零距离”就业。在这方面,我们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根据学生意愿,我们在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了8名同学,根据河北新龙公司对人才需求情况,开设了近半年的相关专业课程,学生在实习期间直接到河北新龙公司参加岗前实训,并针对实训课题,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不仅自身得到了很好的岗前锻炼,而且找到比较满意的IT岗位,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企业选拔了优秀的毕业生,实现了学生与企业双赢的结果。

  实施“X Y”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科学调整课程设置,要加强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行实验课程化,实践技能模块化,使我们的毕业生真正成为工作需要的人。

  3.产学研结合,造就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教师,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一定技术和技能的工程师或工程技术人才。“双师型”师资队伍,对IT类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生力军,IT类专业要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必须首先造就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许多高校师资队伍中高级应用型师资不足,严重制约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所以培养“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成为IT类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经过一年多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能够很好地解决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发展瓶颈问题,通过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依托行业优势进行锻炼,不仅扎实了教师的理论知识、锤炼了实践技能,还对企业和岗位有较详细的了解,对岗位核心能力、关键技术等了如指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

  4.小结

  “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无疑为学校师资培养、企业用人需求和学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可以说是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强心剂。但“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还有待进行深入研讨。

  参考文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就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人才培养谈校企合作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最新论文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