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

   日期:2009-05-03     来源:未知    浏览:106    评论:0    

  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本文对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概况作一简要回顾与评述,并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我国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剩余。

  关键词:人力资本 知识经济 投资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因,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hertson)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诺克斯认为“国际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置的手段,它尤其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马克思也提出了内涵与外延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并揭示了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规律性。新古典经济学家用生产函数方法分析了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并将技术进步因素从资本与劳动中分离出来,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和统计计量方法的不断成熟,人们更多地注意总投资、总收入、总储备与总消费这些总量的相互关系。而通过对这些总量的分析发现:造成不同国家和地区以相同的实物投入而带来差额悬殊的收益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存量上的差异。于是,人力资本便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行。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回顾

  在人力资本的研究中,最具开创性的当数舒尔茨(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和贝克尔(Becker)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1960年,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说中指出,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单纯从自然资源、土地和资金的角度出发,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舒尔茨认为,二战以来,一些战败国如西德、日本以及一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如瑞士、丹麦其经济都高速增长;而一些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却不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被人们乃至众多经济学家所忽视了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的不同。舒尔茨进而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质量越高,其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同时,人力的取得并非是免费的,它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而且只有那些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另外,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也能改善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对此,舒尔茨采用收益率法测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人力资本投资中最重要的教育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比例竞高达33%,这一数据足以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贝克尔在研究人类家庭时,提出了“时间价值”理论与儿童“量—质”权衡理论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均衡模型,即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成本的当前值等于未来收益的贴现值。贝克尔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感情投入上所花费的时间是无法由技术进步所取代的。不发达国家“低水平均衡”的根源在于较高的贴现率使得父母对子女投资减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发达国家“高水平均衡”是由于其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积累突破某一界限从而使社会总的人力资本增长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0世纪50年代后,更多的学者进行人力资本的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卢卡斯(Lucas,1988)、罗迈尔(Romer,l986,1990)提出的“新增长理论”。他们在古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中加入了人力资本,从而确立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1988年,卢卡斯用人力资本解释了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使人力资本内在化。卢卡斯假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递减并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即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同时,又假定私人人力资本投资有收益递增的效应,从而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正比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正比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1986年和1990年,罗迈尔把技术进步内主化,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们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同时,还能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罗迈尔指出,知识的再生产决定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原有的知识的积累,并且积累的知识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人均收入百分率的增长与社会投资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的比重及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边际产出率成正比,与时间贴现率成反比。因而,一些国家投资于研究和开发的人力资本太小,而被“锁”在“低收入陷井”里。

  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评述

  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资本—收入比率为何随经济增长不断下降;国民收入的增长为何远大于投入的土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总量以及战后工人工资何以大幅度上升等,这些都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因而,人力资本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与完善,其奠基人舒尔茨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对这些著名经济学家的肯定,也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充分肯定。

  当然,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人力资本理论的许多研究都夸大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仅阐述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了它在经济发展目标实现中的地位,而经济发展又具有比经济增长更为丰富的内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人力资本理论存在计算上的难点。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才能保证人力资源质量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实现。然而,人力资本投入的范围却十分广泛,其产出间接地由人力资本投入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结果中体现出来。因此,要评价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目标实现中的贡献率将力不从心。其次,人力资本理论必然带有某种片面性。因为单纯的人力资本投入不可能成为单独的生产能力,还必须同非人力资本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把人力资本同非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这“集体产品”中分离出来,必将夸大或缩小一些因素的作用。再次,人力资本存在着不稳定性。人力资本的载体是社会中的个人,其个人的思想、经历和感情都将极大地影响工作的态度和积极性。现代激励理论早已证明:人力资本的激励水平将极大地影响其存量价值的体现。另外,社会制度、生存环境对人力资本价值体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分析

  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并无本质区别,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即人力资本投资,都是将当前一部分稀缺资源用于积累,以期在未来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率。区别仅在于物质资本是体现在各种硬件物品上,而人力资本则是蕴含于人本身的。

  但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较,人力资本投资也存在着某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人力资本投资不完全依赖于物质生产过程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功能在于开发和积累人的智能、技能与体能等。因此,既可以与物质生产过程相结合,也可以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脱离,单纯地表现为独立的人类智力发展与体力生长这样一种精神的过程,即人力资本将投资的概念大大拓宽了。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与可调整性。人力资本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多次投资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根据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状态和经济实践的需要来不断地调整投资方向和内容,改变自己的知识与技能结构,即人力资本在人的寿命期间内能够不断地调整与更新。一般来说,人的知识与技能越得到充分利用,其生产效率也越高。

  人力资本形成的时间过程一般要比物质资本更长。人力资本的形成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伴随人的终生,因此,这势必会产生:由于从人力资本投资到取得投资收益的时间间隔被相应拉长,因而收益具有滞后性和长效性;投资期的延长增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

  人力投资支出与消费支出的界限不明显。人力资本的形成常常与某些消费支出相互交织,因此,难以准确计量某一种人力资本的支出量和人力资本的形成量。同时,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无论是成本支出,还是投资收益,都包含着某些无法直接用货币来加以计量的成分。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分析

  人力资本的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宽泛得多,至少应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保健投资。即通过对医疗、卫生、营养、保健等服务来恢复维持和改善提高人的健康水平,进而提高人的生产能力。由于人的健康状况决定了人的体力,而后者又是人的智力和精神活动的基础,因此,保健投资是其他各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基础。

  教育投资。即以一定的成本支出来获得在各种正规的学校里系统地接受初等、中等、高等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它是整个人力投资中最核心的组织部分。教育越发达,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品格越高,蕴含的生产能力和经济能量也就越大。

  教育投资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受教育者为接受学校教育而花费的一切有形成本和因上学接受教育而放弃了从事其他经济活动所损失的收入。但从产出方面看,前者使受教育者智能增长,它体现在学生的特定素质和知识含量中。这种素质和知识含量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比没有接受教育的同类劳动者会产生更多的收入,该收入增量可以视为对教育投资的收益和回报。

  在职培训。又叫非正规教育投资,主要是指在正式的学校以外由企业和其他机构为职工提高生产技术、学习和掌握新技能而举办和提供的教育与培训。在职培训更贴近于生产实践,更侧重于实际生产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为此,职工和企业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以及物质资源,这些构成了成本支出。但同时,职工经过培训而增加了技能,又会比没参加培训者提供更高的边际生产率。所以,与正规教育投资一样,非正规教育投资也是在降低现期收入、提高现期支出的同时提高未来收益。

  人力迁移投资。即通过花费一定的成本支出来实现人口与劳动力在地域或产业间的迁移与流动,变更就业机会,以便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偏好,创造更高的收入。

  我国成功入世与申奥使我国经济彻底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这既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但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中,制约着我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发挥显现的瓶颈因素就是我国人力资本素质低下的问题。因此,有效实施人力资本开发、努力优化人力资本就应当成为国家具有头等重要性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应该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质量。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只有将人口与劳动力数量控制在适度的规模,才能有效地推进人口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因此,我们既要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又要坚持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并重,努力塑造健全完美的国民品格。

  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健康发展。

  科斯认为:“对个人权利无限制实际上是无权利的制度”;诺思也指出:“制度及其强制的有效性决定了交易成本,制度降低了每项交易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可见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对人力资本的发展极其重要,它不仅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还有利于人力资本发展从而人口素质的改善与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人力投资体制,坚持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凡是在外部性不明显的地方,均由市场来调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法律与制度建设,为人力资本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资料:

  1. [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

  2. 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3. L·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

  4.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5. 陈宇等,《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最新论文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