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的多角度分析

   日期:2009-05-03     来源:未知    浏览:152    评论:0    

  内容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投资活动,由于现实条件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往往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从而形成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本文从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认识风险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力资本 投资风险 产权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对经济增长的解释,研究和实践证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比物质资本和资源资本的投入更具倍增的效应。然而现实世界中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人力资本投资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所谓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投入了一定的时间、物质资源来生产人力资本,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人力资本投资没有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不能弥补投资的成本。

  我国学者曾经从产权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产权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多方面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

  产权经济学角度的原因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R·H·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的交易费用概念为产权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科斯认为,产权是指一种权利。艾智仁(1987年)则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强制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产权经济学主要致力于产权、激励与经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不同的产权结构对收益-报酬制度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强调产权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也存在着产权和激励问题,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加以分析。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产权收益主体多元化

  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一般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时间构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投入与成本,所以无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谁,人力资本承载者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当然主体之一。按照经济学上“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投资主体都具有收益权。

  但是如何计量各投资主体的投入和确定其收益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而且对于非人力资本载体的投资主体来说,由于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本载体本身结合在一起,那么其他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要受到人力资本载体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无法受益的状况,“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不仅对其他投资主体产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同时也会导致参与投资的主体大大减少或力度大为削弱,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人力资本载体的投资风险。

  (二)人力资本投资载体具有天然产权性

  人力资本载体对人力资本具有天然产权,人力资本与其承载者不可分割。人力资本所有权在与其载体不可分离的情况下,人力资本的一部分权利将可能被限制或被删除,从而导致人力资本产权在某种意义上的“残缺”,此时人力资本载体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本“关闭”起来,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人力资本资产的经济利用价值,甚至会使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

  作为社会中的人,人力资本承载者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人格特征,在思想、感情、经历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人本身也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影响,这使得在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同样的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增量会差距很大,致使投资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即使是投资的人力资本形成过程完成了,其效能的发挥也要受配置是否到位、外部是否有激励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中其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动态地予以确定,而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固定的标准。

  (三)人力资本的不同产权结构

  一般而言,拥有人力资本产权的一个基本标志就是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通过人力资本实现自己的意志,而在实际条件下,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人力资本实现自己意志的程度是受许多外界和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产权经济学理论发现由一个主体完整地行使产权是不经济的,需要出让部分产权给他人。

  所谓人力资本产权,主要是指人力资本的所有权、控制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这些权能是可能分解开来,分属于不同的主体,人力资本产权的分解与人力资本效率关系密切。而人力资本产权的分解又要求准确界定各主体之间的产权关系,如果不能准确界定,就会无法弄清人力资本产权的保护和产权规则的实施而形成风险。也有研究者把产权分割为合同性权利和剩余权利。合同性权利是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权利,或者为不受正规制约的合同各方所默认的权利。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不确定性的存在,合同并非总是尽善尽美的;非正规的制约在新的环境之中也可能变弱,这样就产生许多难以明晰的剩余权利,这些权利常常不明不白地分配给某些人。艾智仁和德姆塞茨(1972)研究的团队协作与搭便车问题可以证明这些剩余权利在操作上的重要性。在他们的分析中,剩余收益是团队协作生产的利润,剩余控制则是团队成员的努力。总利润取决于团队协作劳动以及其他外部条件。如果利润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位成员,结果将是每个人都在劳动中偷懒,总利润就要降低。反之,如果拥有利润的团队成员不能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劳动实施严密监视时,也会产生收益上的风险。

  信息经济学角度的原因分析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中存在多种委托-代理关系,如在人力资本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人力资本承载者)之间,人力资本投资者与人力资本生产者(如培训机构)之间,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重要原因。

  (一)决策信息不完全造成投资对象选择风险

  根据信息经济学对信息不对称的分类,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而委托人不知道,就会造成选择风险。人力资本投资者在决策前往往会由于难免受到自身知识、经历、经验等的局限,不能收集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或投力所需的完全信息。从人力资本投资者来讲,往往会对投资方向和投资内容不能完全把握,对投资对象(人力资本承载者)和人力资本生产者(培训机构)情况不能完全了解,因而造成投资主体选择失误而发生风险。

  从人力资本投力者(即人力资本承载者,也可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者之一)来讲,除人力资本投资者和投力者是同一的以外,一般都是被动接受人力资本投资,投资决策多由家庭、企业或其他投资主体做出,家庭和其他投资主体的背景特征尤其是父母的素质往往是决定其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所以可能会因为投资者决策与投力者个人兴趣不一致甚至矛盾导致投资效果不如意而产生风险。

  (二)市场或环境信息不完全带来投资收益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周期长、见效慢,投资过程中会有许多人们无法准确预测的诸多变化,即使在投资前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仍会由于在投资期内发生意想不到的变端而使得整个投资活动充满风险。比如投资主体发现市场反映出某种人力资本稀缺,就进行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但大家都注意到这种情况,大家都来投资,就会在一段时期后由于供给的大量增加而使收益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收益,从而产生投资收益风险。

  而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在投资决策前除要收集市场信息外,还要与其他人力资本投资主体进行博弈,就更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此外,市场需求、技术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外部环境变化都可能导致形成的人力资本过时或相对落后而没有能力再去获取预期的投资收益。

  (三)“逆向选择”造成投资决策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实际上也是投资决策者与人力资本承载者之间的一种博弈,由于在博弈双方交易前信息不对称,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采取了利已而可能不利他的行为,就会导致逆向选择,进一步推动导致市场上只剩下“次品”,形成人们所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或“劣剩优汰”现象。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不了解被投资者的真实情况,而只知道被投资者的市场一般情况,因此他们愿意以平均的投资量对被投资者进行投资。这样一来,那些“高质量”的被投资者就会退出市场。或者是投资主体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完全不进行投资,只好由人力资本承载者进行单一投资,从而造成投资不足,造成更大的投资风险。

  (四)“道德风险”造成投资后的人力资本使用风险

  人力资本投资预期和人力资本价值主要是在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中得到实现。人力资本作为投资主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手段之一,其在实际经济活动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根本上取决于外在制度安排是否有利于“积极地”去启动、支配和使用他所拥有的人力资本。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投资交易形成合约后当事人双方信息不对称,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代理人)采取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委托人)的行为。在人力资本投资中,信息经济学意义上的“道德风险”是造成人力资本使用风险的主要原因。被投资者作为人力资本天然的承载者,掌握着自身的私人信息,能把握自己的工作努力程度,控制人力资本的作用发挥,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人力资本载体就可能采取不利于其他人力资本主体的行为,产生道德风险,甚至会发生流失风险,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不能实现其预期价值而造成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行为经济学角度的原因分析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复杂、不完全理性市场中的投资、储蓄、价格变化等经济现象的学科,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组合。行为经济学通过将心理学,特别是“行为决策”领域的研究引入经济学,增加了经济学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行为经济学主要牵涉到两个概念,即“判断”和“选择”。“判断”是指人们在估计某一事物发生概率的时候,整个决策过程是如何进行的;“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多个可选事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挑选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其整个投资周期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作为投资主体和投资客体两方面的人的决策,而人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结合体,他们的理性和非理性决策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和回报,同时也成为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人的有限信息处理能力造成投资风险

  通常来说,人们作出行为决策都不是无理性和任意的,都能利用可利用的信息和推理工作,看似理性地作出决策。但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来讲,人们的决策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大脑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阿兰·斯密德引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一个超市有30000种商品,那么即使现在有一本描述所有这些商品特点的书,消费者也没有时间在饿死之前参考这本书。即使提供给人们足够的信息来供决策参考,但因为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往往都处于复杂、混乱、不易辨别或易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事实上并没有时间去经过理性的计算,而会采取捷径或应用部分信息进行处理,因此使得决策质量受到影响。

  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即使知道了所有投资对象的性格、偏好、能力、需要,也可能会由于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和决策时间、环境的约束,投资者在决策前不能找到一个能满足所有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方案,或者在使用中不能找到一个调动所有人力资本所有者积极性的激励方案。此外,现代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是一个过程,它受人的性格、知识、文化背景、所处环境与情境等状况而影响,而人的认知水平又会影响到人的决策。正是受到众多心理因素影响,人们会产生与事实有偏差的判断行为,这种判断的偏差不是一种随机性的误差,而是存在着系统误差,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会低估(或高估)某一事物发生的概率,这些都成为投资风险的隐因。

  (二)人的决策行为的有限理性造成投资风险

  人的活动是理性活动与非理性活动的结合体,人们一方面追求最大化的理性倾向,在决策前使用“严格” 的决策程序,表现出“理性”的“超我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不努力追求最大化的非理性倾向,凭借各种非理性精神形式(如本能、欲望、情感、信仰等),依靠各种非理性方法(如想像、直觉、灵感、猜测等),以习俗、惯例、模仿的形式进行“松散” 的决策,表现出“非理性”的“本我功能”,而这种非理性决策往往有偏离最大化的趋势,从而使投资的不确定性加大。

  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也会由于人的非理性行为活动,使人力资本投资在其形成、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始终受到人的非理性活动和决策的影响,并形成种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如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成风险、人力资本使用中的道德风险等。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各种环境因素会对人的努力产生影响,使人力资本承载者的个人行为偏离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最大化目标,成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风险。

  此外,人的情绪会受到事物和他人的影响,我们在寻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这些享乐反应在人们作决策时被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使人们对成本-收益的分析的重视程度降低,偏离正常的逻辑行为。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这种情感因素会给人力资本投资后的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以及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带来风险。

  (三)人的规律性行为造成投资风险

  人有很多规律性行为,这些规律性行为与大脑的有限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有限理性是一致的。说是“规律性”,可以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通常具有的一些特征,但同时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这些特征。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的规律性行为主要包括过分自信、心理帐户、对现状的偏爱、锚定效应、沉没成本效应、追风行为、盲目乐观估计未来状况、错误的共识等,这些人的规律性行为,同时也是人在决策行为中容易发生的一些缺陷,可以解释人们大量的不明智投资决策,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决策行为的风险。如在人力资本投资中,过分自信、盲目乐观估计未来会使人们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高,对投资决策者来说往往会低估投资成本、忽视众多信息和决策工具的作用而造成投资决策质量的不高,影响投资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预期人力资本存量的有效获得。

  心理帐户对于投资者不是本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来说,可以解释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的人力资本承载者因为没有直接付出金钱投资而不愿付出足够的努力和精力来获取人力资本。对现状的偏好意味着人们不乐意放弃已经有的东西,满足于现状而不想有过多的改变,从而影响人力资本配置和使用效能的发挥。追风行为则使人们容易遵从其他人的行为和意见而产生对某项人力资本的错误投资或过度投资。

  (四)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决策行为的不匹配造成投资风险

  人力资本的价值主要是指它的经济价值,但一些非经济价值同样也是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依据。行为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你形成决策的方式,尤其是你“理解”损失和收益的方式,会对你的选择产生重大影响。人的收益预期不同造成风险。

  Kahneman的预期理论认为,面临“获得”,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面临“损失”,人们倾向于“追求风险”,获得和损失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常常对结果偏离某一非固定偏好水平(如现状)的程度,而不对用绝对项衡量的结果更加敏感。投资主体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会有一个投资收益的预期,这个预期对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同的被投资者都会不同。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经济收益不能直接计算,更多获得的是社会效益;企业进行投资,更多的是希望有一个更好的经济效益;个人进行投资,一方面希望将来能有好的收入,而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社会地位同样也是重要的投资原因。因此人力资本投资中各方参与者投资收益预期的差异也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原因之一。如,人力资本承载者作为人力资本投力者,既是人力资本投资者的投资对象,又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投资人,直接决定着人力资本投资者的投资效益,与投资者不同的收益标准以及收益预期的不匹配可能会使投资者不能收到预期的收益。

  总之,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希望通过增加人力资本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而作为被投资的企业职工,却可能将增加人力资本作为寻求更好职位的手段而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情况下同样也是投资双方的利益标准和偏好不匹配、不一致造成了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必祥.人力资本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石婷婷.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美]Allan A·Schmid.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刘璨,吴水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薛求知,黄佩燕,鲁直,张晓蓉.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原因的多角度分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最新论文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