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超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易普斯咨询首席顾问,易普斯是国内最早的EAP专业服务机构,成立于2001年。7年时间过去,现在国内的EAP(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s)机构数量可能也不过百家,而其中上规模的,张西超认为不超过5家。
记者:在企业发生裁员时,EAP具体能够做些什么?
张西超:首先要对裁员行为进行整体的风险评估,这其中包括对企业、个人,尤其是被裁员工的生活现状和个性及行为模式做全面的了解,之后会根据风险评估状况,对企业裁员的政策、策略和流程给出建议。项目最核心的部分是对裁员的执行者进行评估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应对被裁员工的各种反应,如何更好地进行沟通,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在裁员当天,一般也要有EAP专业人士在现场观察和指导。另外,对于被裁员工,EAP会建议企业追踪他们未来3个月到半年的情况,而且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内,每周都要与这些离职员工通一个电话,让他们不至于有强烈的“被抛弃”的感受。
记者:作为EAP专家,你会给不幸被裁并且心理上受影响的人什么建议?
张西超:不管社会怎么变化,生存环境有多艰难,自信的人总是最有力量的一群。被裁并不绝对意味着自己不够好,所以,这种经历不应该降低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其次,要学会接纳,知道现实并不因你不接纳而改变。再者,人与人差别其实很微小,能够决定结果的重要因素就是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把握好这三点,被裁也就不会再成为多么悲惨的事。
记者:裁员之后,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被裁员工,留任员工通常也会受到很大震动,EAP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西超:的确,每一次裁员发生后,“幸存”下来的员工也可能会有兔死狐悲感,觉得组织不堪信任。这时候,EAP会建议企业关注留下的人,在裁员后的组织中建立绝对正向、积极的氛围。还有在组织文化上,坚持把办公环境打扫得一尘不染,把工作服洗得很干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对于员工都是一种正面的暗示。此外,业务收缩时期,正可以组织一些低成本的员工交流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相互了解,或者共同学习充电。现在我们所做的EAP项目对这一部分内容大大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