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关注外籍和高管人员的医疗福利

   日期:2009-11-17     来源:www.ebusinessreview.cn    作者:陈晨    浏览:210    评论:0    
核心提示:  翰威特最新的薪酬调研报告中发现,在参加调研的2800家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雇用了外籍员工;近几年来,在翰威特服务的中资企业

  翰威特最新的薪酬调研报告中发现,在参加调研的2800家企业中,有近90%的企业雇用了外籍员工;近几年来,在翰威特服务的中资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去海外招聘外籍高管。翰威特的经验表明,无论中资还是外资,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为这些外籍人材和本土籍高管设计各方面的福利均是一个麻烦的问题,特别是商业医疗保险计划。本文通过分析高端医疗保险福利领域的市场热点问题和最新发展趋势,和您分享翰威特的咨询经验和主要注意点。

  热点问题

  第一,高端医疗保险的保费较高且有逐年增长。在保障内容日趋完善和与国际化接轨的同时,我们注意到外籍人员医疗保险的人均保费也一直居高不下,经常达到中国籍普通员工商业医疗保险支出的10倍甚至20倍。而保费增长比例也不低,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09年初各外资保险公司宣布保费涨幅平均为13%,较过去的几年有显著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

  1. 在华的外资医院/诊所医疗费用的上涨额度远高于公立医院及社会保险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情况下的浮动额度;

  2. 保险公司缺乏该类人员在中国大陆理赔的大量经验数据以做出准确的核保判断;

  3. 外资医院/诊所和保险公司之间,尚未达到紧密地合作制约关系以确保员工在就诊时不合理和过多的医疗消费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高端医疗产品的经验理赔数据不透明。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接到人力资源经理的询问电话,主要是关于高端医疗产品的成本构成,即年人均理赔到底有多少。据翰威特的统计,在过去10年当中,外籍人员的每人每年的平均赔付金额为5000-7000元左右,当然,个别情况达到/接近上百万的规模,主要是由于国际紧急救援/境外就医造成的。因此,为了更有效地的控制风险,可以考虑在计划设计上加入一定的成本分担机制(如自付比例,免赔额等),或者是针对收费昂贵的医院或诊所设置特殊的赔付条件。

  第三,主要保障责任和地理范围的选择 。针对不同人群和各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往操作惯例,高端医疗保险产品不同于中国籍员工普通医疗保险产品的难点还在于,除了了常见的门急诊和住院保险责任以外,还须关注很多单项保障责任。

  2008年底,翰威特中国进行了一项针对在知名跨国公司外籍人员商业医疗保险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外籍人员的保险项目中,门诊、住院和体检的普及度最高,而牙科,眼科以及失能收入保障的提供情况则变化较大。同时,调研中一半以上的企业购买了医疗保障覆盖到全球地理区域的(包含美加或美加除外)的产品,可见结合外籍人员的国籍和差旅信息设计地理区域范围也是个主要的注意点。

  此外,在企业日益注重内部公平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考虑向同级别的本地高管人群提供高端医疗保险,例如一些外资高科技企业给所有本地员工提供高端医疗产品,外资咨询公司为其高管提供区别于普通员工的高管医疗产品,中资律师事务所为其资深合伙人或律师提供个性化的医疗保险服务。企业通过可以结合高管人员的海外出差频率和成本约束等,科学的确定其商业医疗保险保障的地理覆盖范围。

  第四,人力资源部难以了解掌握市场发展的最新态势。从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反馈的主要问题来看,缺乏市场比对数据以及中国市场供应商数量及产品选择的有限性是企业内部推行该计划的两大难题。 其实,保险本身就是个比较专业的话题,从保险责任到除外责任,从保障的地理区域到合格医疗网络的界定,都需要专业从业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去分析、比较。考虑到上述各问题,面对高端医疗产品带来的双语沟通和高额的保障要求,企业一般均借助专业第三方来设计、实施该类福利计划,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控制相关风险,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高端医疗保险福利发展的最新趋势

  由于各国的法律、基本及商业保险环境不同,有时很难为外籍人员提供与其母国完全一致的商业保险。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国家保险行业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也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在实践中,面对上述热点问题,我们看到不同企业采取了很多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是两大趋势:

  1. 外籍雇员保险的本地化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才被吸引到中国大陆工作和他们以往在原居住国对医疗保险的重视,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境外保单的监管日益加强,加之境外保单在理赔处理过程中需要非常麻烦的外汇结算和转账的人工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外籍人员风险和健康型福利的实施上,开始寻求本地化保单承保的解决方法或者从员工或企业自保形式变为商业保险这类更为科学的风险转移和为员工提供福利保障的方式。

  翰威特2007年外籍人员薪酬福利调研数据显示,55%的调研企业将会在未来2年当中完成外籍人员风险型福利和医疗保险本地化的过程。而且在翰威特2008年底进行的专项调研显示77.4%的参与企业已经选择了保单本地化的操作模式。

  2. 充分利用新保险公司加入带来的竞争局面。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和合资公司在中国牌照的开放和建立,高端医疗保险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保险公司的青睐。在过去近十年中,提供外籍人员医疗保险服务和承保的保险公司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别:1. 在中国大陆尚未取得牌照但可以通过其在中国的服务中心提供保险理赔和基础客户服务的跨国保险公司,如Aetna, CIGNA, Bupa等。2. 在华已获得牌照的合资或与内资保险公司合作承保的外资保险公司或保险服务供应商,如InterGlobal/AXA MM,GBG/CIIC, Generali China, Goodhealth/China Life等。3. 中国当地保险公司,如太平,平安等。在这些保险供应商中,其中最久的服务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以前,最多的免现金理赔支付网络医院已达到90多家,并且遍及全国17个城市。在保障范围上,也由仅提供住院保障到基本的门诊住院医疗,和可选择的加入女性生育,齿科保健,眼科护理和对特定团体放开的既往症承保,同时随着外资保险供应商先进的服务和承保服务经验的引进,紧急救援等很多人性化服务项目也被容纳之中,可以说保证了了外籍人员境外医疗保障的延续性。

  影响高端医疗保险产品未来发展的潜在因素

  翰威特在全球的研究表明,由于健康保险的费用支出往往与消费者(员工)和直接服务提供商(医院)的自身行为联系最为紧密,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员工将更容易和更愿意去就诊并且进行预防性保健,或者由于担心今后失业的风险,囤积大量药物已备长期使用, 医院方也可能由于保持收入水平的压力,比较倾向于让病人更长时间的住院医治,建议更昂贵的检查和开具更昂贵的药品处方。所有这一切可能性都将使得保单年度末的理赔数字更加糟糕,保险公司也更有可能针对恶化的理赔率上涨情况对来年的保单续保设计更为苛刻的续保条件或收取更高的保险费用。而这种预期,势必是现在大多数企业对成本敏感时期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管理外籍人员健康型福利,真正实现用较少的费用支出保障高额风险的作用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新的难题。经济危机也许正是调整企业福利的一个良好时机,当然也可以建立对保险公司监督和评估的机制,以提高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减少福利调整带来的影响。

  考虑到高管人员工作性质繁忙,普遍年龄相对于企业平均年龄会稍高,使其看病就医并使用商业医疗保险的可能性高于普通员工,但这个群体同样面临中国医疗资源稀缺即看病难的问题,因此一些高管医疗产品的设计中也可以考虑增加专家门诊预约,导诊,第三方医疗意见,专家会诊等个性化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专业的健康险保险公司或健康管理公司为更好的满足市场对高管人群医疗保健的需求,也相继推出了健康管理服务,例如慢性病预防与管理,退休后医疗帮助(如老年护理、保健费, 特需门诊/外资医院的门诊住院费用)。在产品创新方面,一些保险供应商引入了海外针对高管和专业书人员常见的长/短期失能产品,使员工在丧失原工作能力期间获得和原收入相挂钩的经济补偿,同时也使企业减轻或避免了在员工丧失原工作能力期间企业由于国家医疗期的法律规定不得不为其仍然支付薪酬而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医改的意见。提出到2011年,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这个改革过程中,由于医院体制、收费模式、基本及商业保险模式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其中很可能涉及到外籍雇员医疗保障和本地员工补充医疗受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影响的一些趋势,在此也建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紧密关注。

  作者简介:陈晨,翰威特咨询公司员工福利咨询顾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关注外籍和高管人员的医疗福利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