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薛振宇:开胸验肺,又有悲剧让人悲愤并无奈

   日期:2009-12-17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作者:薛振宇    浏览:206    评论:0    

  6月22日,河南青年张海超为了证明自己患的是职业病“尘肺病”而不是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认定的“肺结核”,自费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胸验肺”,以如此无奈如此惨烈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职业病患者的维权困境。

  在陕西山阳县,还有一个让无数人牵挂的尘肺病患者群体,他们走过的维权之路足可以写成一本现实主义小说。47名尘肺病患者,密集地分布在山阳县石佛乡、晏马乡,成为47个家庭的血泪史。7月15日,在举国关注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时,我重返山阳县石佛乡,去探访大山深处那些尘肺病患者现状。

  可以说,山阳县尘肺病患者群是华商报社多年来的一个心病。作为一名有着10年新闻从业经历的记者,我清楚地记得本报披露这些农民工因在洛南县陈耳金矿打工患上尘肺病这一事实的时间——2001年10月22日。

  我记得做出那篇报道的两位同事陈航行和谢海涛他们采访归来时的满脸悲愤和哀伤,记得他们拍回来的照片:有的患者在家里给自己做棺材,还有的患者开始为自己修建墓穴。

  这是一个多么绝望多么无奈的群体,他们到金矿打工,抱着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初衷,岂料竟因此患上让个人和家庭都陷入绝境的职业病!当时他们试图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那条道路显然也是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后来,最先报道此事的两位记者先后离开报社,但对于这一新闻事实的报道却有一茬接一茬的记者跟踪了下去。2005年,我与这一事件有了正式接触。

  2005年底,47名山阳尘肺病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终于等到了法院的一纸判决,他们获得了一些赔偿。数额有限,而且并没有全额拿到,因为在判决之后,还有应该对此事负责的第三人(包工头)和这些尘肺病患者进行了讨价还价式的谈判,将判决书上的赔偿数字打折。因为耗不起,胜诉的尘肺病患者大多选择了妥协。

  2009年7月14日,我再次来到石佛乡,见到15位在家养病的尘肺病患者。这时候,我才知道,我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其实很肤浅,所谓的关注也仅仅是知道这么一件事而已。他们真正的痛苦,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不可能有切身体会。

  8年过去了,这47名尘肺病患者中已经有19人离开人世,其中4人选择了自杀。患者们说,病情发作时,那种喘不上气来的痛苦生不如死。所以,自杀,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解脱。如今,大多数在世的尘肺病患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挣扎在死亡边缘,有的家庭因此破裂。

  但也有让尘肺病患者们感到欣慰的一点变化:2007年,尚在人世的一些患者再次向洛南县法院提起诉讼,追讨3年的后期治疗费。次年,他们全部败诉。可喜的是,在上诉过程中,他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来自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支持、理解和重视。案件被发回洛南县重审。

  7月15日,在洛南县法院领到判决书的患者谭从华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容。又是两年的追讨,他们历经两个法院,两次判决,一次裁决,终于获得了“胜利”。而且这一次,他们追讨的后期治疗费为期5年。谭从华将获得69040元的赔偿。虽然这还只是一个判决书上的数额,距离拿到手还有漫长的距离。谭从华还是发出了一声感叹:比2005年的那次判决还好。

  回到西安后,我接到已经离开报社的老同事陈航行的电话,他已经听说了山阳尘肺病患者们的诉讼判决情况,并与一些一直关注此事的法律界人士做了交流。整体的感觉是:这次的法院判决算是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这也算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吧。

  我有同感。但问题是,怎么又会爆出张海超“开胸验肺”这样惨烈的事件呢?它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呢?为什么总有一些悲剧让人悲愤莫名又无可奈何?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薛振宇:开胸验肺,又有悲剧让人悲愤并无奈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