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武汉用工荒提前来袭 留住人心不能只靠涨工资

   日期:2011-01-11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经理网|www.ChinaHRP.com    浏览:134    评论:0    

  每经记者 刘晓杰 发自武汉

  随着农历春节的临近,身处中部的武汉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现象。作为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北越来越突出的招工难问题引来关注,有数据显示,武汉目前人才整体缺口估计在8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电子制造、商超零售和餐饮娱乐服务业等用工需求量大的行业领域。

  “根本问题不是说你通过加点工钱就能招到人,而是需要考虑怎么样才能更长时间地留住人”,一位人力资源业内人士表示。

  “用工荒”提前来袭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湖北武汉举办了2011年首场大学生公益招聘会,尽管很多企业“下血本”地拿出比平时高出近三成的薪水“揽才”,但招聘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有钱也找不到足够用的工人”。

  武汉招聘行业资深策划师姜永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年12月份中下旬的时候,武汉企业都会出现一波‘用工荒’,但是2010年来得比往年感觉要早一点,刚进入12月份就有很多企业在喊着要人。”

  记者了解到,在上周末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像凡谷电子、枝江酒业、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美的制冷等知名企业都推出了大规模的招聘计划,“目前薪酬基本上都定在每月1500元到3000元之间,在平时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增长了10%到30%,有的企业还注明有额外加班费。”

  昨日(1月10日),武汉及时人才信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启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自去年12月初以来,受困“用工荒”的企业越来越多,“缺工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绝大多数是招不够一线普工和技术工。”

  据悉,武汉目前人才整体缺口估计在8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机械加工、电子制造、商超零售和餐饮娱乐服务业等用工需求量大的行业领域。

  “要理解员工的心情”

  “随着中部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用工量一直在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年招人难情况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常年处于缺人状态,只是在年底变得更加严重。”在武汉从事多年招聘策划的姜永杰如此告诉记者。“一方面是因为快过年了,很多求职者对求职的需求暂时减弱;另外一方面,年底也正是许多企业订单、业务出现大幅度增长的时期,但是人员又不能及时补充到位。”

  对于今年“用工荒”提前到来这种现象,姜永杰认为与最近一段时间的物价上涨过快有关,“各种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都在增加,但是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增长空间有限,所以,很多企业存在必须降低成本的压力。”如此一来,和物价上涨的速度比起来,“企业方面可以提供的薪资增长幅度满足不了年轻员工的期望,尤其是现在这些80后、90后员工。”

  不过,在湖北人力资源中心招聘部部长刘建全看来,企业给员工提高薪资不是解决“用工荒”的根本之策。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用工荒现象越来越普遍、频繁,我们每年年底和年初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一直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他认为,面临招工难问题的企业应该不仅仅是要相应地提高待遇,“政府主管部门、用工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应该真正尊重员工,应该将心比心地理解他们各方面的需求。很多时候,相互理解后产生的感情比单纯加些工钱更能留住人。”刘建全还进一步解释称,年底“用工荒”现象加剧很大部分是因为“工人们担心回不了家,而这个问题又存在传导性,辛苦一年,大家都指望着这几天回家和亲人团聚。”

  同时,他也指出,新生代员工已占到城市务工者总数的60%,由于中央的惠农政策,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生存压力没有他们父辈那么大,虽然仍是农村户口,但他们更希望做有发展空间和个人喜欢的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卖体力。这也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中,企业需要关注的劳动力特点。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武汉用工荒提前来袭 留住人心不能只靠涨工资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