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华尔街高额奖金背后的文化

   日期:2009-02-18     来源:世界经理人    浏览:117    评论:0    
核心提示:至少三年拿到百万美元奖金的华尔街高管可能不超过1万人(也就是纽约金融界收入最高的那5%的人)。对于美林交易部门负责人芒泰格(To

  说实在的,他们反应够快的。上周四,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华尔街大发奖金“可耻”。转眼到了周五早上,参议员麦卡斯基(McCaskill)就领导一场“人民意志的革命”,呼吁限制华尔街高管的薪酬。

  本专栏读者弗兰克(Frank)上周五在留言中写道:如果看到他们的脑袋被戳在华尔街道路两旁的木桩上,我会想,啊,他们真是“罪有应得”。

  弗兰克的想法可以说是够清楚的了,但是它有点太单纯。有关华尔街奖金的是是非非并不是一个非黑既白的问题。

  它处于一个灰色地带,也许是深灰,但总而言之是灰色的。

  毫无疑问,目前,许多华尔街人士靠着丰厚的奖金享受着他们在汉普顿的豪宅。

  但是,至少三年拿到百万美元奖金的华尔街高管可能不超过1万人(也就是纽约金融界收入最高的那5%的人)。

  这是个很大的数字吗?说实在的,真算不上。

  在华尔街工作的16.8万纽约人中,大约90%的人可能过着典型的中产阶级生活:来回通勤上下班,业余看看“小联盟”棒球比赛,上上舞蹈班,为孩子将来上大学攒学费。

  当然,戴蒙(Jamie Dimon,摩根大通首席执行长)和克拉维斯(Henry Kravis, KKR老板)不需要每天乘地铁穿过哈德逊河,回到纽约对面新泽西州有三间卧室的乡村风格住宅。但这些亿万富翁只是些特例,并非普遍现象。

  实际上,华尔街的大部分人士跟你我并无多大不同。而且他们也会在来势凶猛的裁员潮中卷铺盖走人。

  华尔街上真正具有破坏力的因素不是人,而是它的那种极端强烈的“以我为先”的文化。

  曾几何时,华尔街上至少有些人只是“着眼长期的贪婪”,但最近几十年来,这里的风气已变成“拿最多,最先拿”。

  对于美林交易部门负责人芒泰格(Tom Montag)那样拿到4,000万美元天价奖金的银行家或交易员,华尔街人士只是羡慕,而不是敌视。

  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几个银行家看着华尔街的废墟会认为他们过去拿的报酬太高了。想知道花旗集团的鲁宾(Bob Rubin)何以拿着1.15亿美元的报酬却并无任何不安吗?

  告诉你吧,华尔街的文化就是如此。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美国到处都弥漫着这种权利文化。

  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市政工会和他们高得支付不起的养老金?“以我为先”的文化随处可见。而且,与华尔街一样,这种文化源于最上层。

  看看华盛顿。我们已经听说了两起得到证实的逃税案,一是新任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一是纽约州知名参议员兰齐尔(Charlie Rangel)。想想吧,你又会交多少税。

  但这些并不能为华尔街不良行为解脱。否则,你缴的税被他们拿去发奖金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但问题又来了,我们中间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交的税被拿去救助克莱斯勒(Chrysler)?用于农业补贴?或是数百个这样那样的联邦预算项目?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位读者的留言,他说:就当华尔街的奖金是送给纽约的好处吧。

  不管你爱不爱听,好也罢,坏也罢,华尔街真的跟美国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华尔街高额奖金背后的文化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