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十九

   日期:2009-07-15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郝志强    浏览:114    评论:0    
核心提示:  你听说过“见死不救”的事情吗?几百个人围观一个落水者,没有人报警,更没有人下水救人,大家只是旁观,或许还有人评

  你听说过“见死不救”的事情吗?几百个人围观一个落水者,没有人报警,更没有人下水救人,大家只是旁观,或许还有人评论落水者。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也发生过类似事情。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途中,被一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的住户,最少有38人,看到了女经理被刺,或听到了呼救声,但没有人下来保护她,也没有人报警。事后美国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冷漠。

  但两位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觉得事出有因,他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中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以一对一或四对一两种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远距离用对讲机通话。交谈过程中,当“病人”发病大声呼救时,一对一通话的那组,有85%的人冲出,报告有人发病。而四个人同时听到的那组,只在31%的人采取了行动!于是以上“见死不救”现象,有了令人信服的心理学解释,这个现象被叫做“旁观者效应”。

  正因为有其他人在场,才使得每个人都是旁观者,不是局内人,于是都无动于衷。当别人遇到紧急情况,如果只有他在场,他会意识到自己是局内人,自己有责任帮助受难者。如果见死不救,他会产生罪恶感和内疚感,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他自我感觉:人家都那样了,可我不去救,我还算是个人吗?这里只有我呀!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责任由大家来分担,责任分散,甚至大家都没有责任意识,造成“见死不救”的局面。

  总之“旁观者效应”,说的是责任集中和分散的问题。当只有你一个人时,你的责任很集中,于是你马上行动。当很多人时,你的责任很分散,“法不责众”,于是观望也是合理的。不过以上实验是在陌生人之间进行的,但如果那人是熟人的话,情况又不同了。此刻责任集中在你身上,于是你马上行动。再引申一下,在到处都是陌生人的大城市,“见死不救”的现象多一些,在到处都是熟人的乡村,很少听到“见死不救”事情,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是如此。

  在培训中有数百人的大班演讲,也有企业专门请的小班内训。其实在大班演讲时,讲师是很安全的,学员排排坐,讲师在台上讲就可以了,学员不会把讲师怎么样。即使学员有不满,有很多想法,不同意讲师的观点,甚至想和讲师对抗。学员势单力孤,周围大多是陌生人,他想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那是很危险的,他不知道有多少学员支持他,有多少反对他,况且责任分散在大家身上,他为什么要出头呢?还因为话筒在讲师手中,讲师可以抨击,甚至侮辱学员,甚至发动其他学员攻击这个学员(这样做有违讲师的职业道德,郝老师从来不这样做,但不排除有的讲师这样做过)。

  学员想和别人联合起来,推翻讲师的结论,甚至赶走讲师,在大班的演讲时,那是很难做到的。于是学员不满意时,最多是自己走掉,而不是发难。总之,表面上学员几百人在下面,人多势众,讲师压力很大。但学员是无组织的一盘散沙,讲师拿着话筒,占优势,主导着整个培训。除非讲师实在太差,犯了众怒,一般来说讲师是很安全的。这就是培训的“旁观者效应”。

  小班教学就不同了,尤其是企业的内训,学员是有组织的,他们平常沟通交流很多。这次请外面的人来培训,他们是要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大多数学员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此时占优势的是学员。尤其是一些平常在公司,就很喜欢表现,或自以为很厉害的学员。于是在小班上课,学员之间是熟人社会,学员占主场优势。这就是小班和大班的根本不同。

  培训中是有这样的“旁观者效应”,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同样如此。你如果是上司,有无发现强调了某事的重要性和意义,安排了大家协调工作,往往结果都不如意,因为大家都在旁观。而指定某责任人,后面跟着考核,那十有八九可以得到落实,因为那是他逃避不了的。

  郝志强:著名专业培训讲师。业务员出身,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培训客户:深圳天音通信、中兴通讯、深圳华为技术、上海蜂星通信、厦门夏新电子、南京史密斯热水器、顺德美的集团、上海西蒙电器、顺德康宝电器、广东华润涂料、苏州立邦制漆、深圳长澳医药、珠海威尔医疗器械、北京金六福酒业、福建恒安集团、广州三雄灯饰、江苏韩泰轮胎、东风柳州汽车、苏州明基电通、福州移动、广西移动、保定移动、广州移动、珠海移动、东莞移动、韶关移动等公司。MSN邮箱:consult@consultroom.com、haozq@vip.sohu.net

  郝志强培训网:http://www.consultroom.com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授课方法的心理学原理之十九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