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外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机构公布的2009年最新"外籍员工、中国雇佣外籍员工和海归人员薪酬福利"报告显示,经历了金融危机后,中国市场对于外籍员工的管理呈现了和以往不同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在中国本地雇佣外籍员工,而非之前通过海外全球总部、亚太总部直接派遣外籍人员来华。
数据显示,2009年,参与调研公司提供的样本中,中国本地雇佣外籍员工人数已经达到52.5%,比2005年样本量增加了近30%。不少参与公司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雇佣外籍员工较以往简便,不少具有跨国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的外籍员工及归国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猎头、高校等获得。并且,在中国本地雇佣这些人员,在成本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薪酬福利制度本土化
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参与公司表示,2009年公司在不同程度上,对现有外籍员工的薪酬福利制度进行了改进。有44%的研究参与公司2009年已经改进了外籍员工的各类薪酬福利政策,有43%的公司有计划在将来进行此项改革。例如,探亲假的缩减、各类津贴的取消等。公司进行政策改进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控制、全盘化考虑公司整体薪酬福利策略等因素。以往,外籍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往往是较特殊的一项,很多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只有操作、而无管理的权限。
如今,随着本土雇佣外籍员工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将管理的权限下放至中国总部。
与中国员工薪酬差距逐步缩小
研究发现,2009年外籍员工薪资增长较2008年总体下降近50%。其中,香港地区及西方外籍员工薪资增长率最低,分别为2.1%及2.6%;中国内地雇佣外籍员工薪资增长率最高,达4.2%。参与研究的公司对于2010年薪资增长预期普遍较2009年乐观,其中归国人员薪资增长预测数据最高,达6.2%。
而在固定薪酬及现金总收入方面,西方外籍员工各级别薪酬普遍最高,其次为香港/新加坡及本地雇佣外籍员工;总体而言,台湾地区员工薪酬水平整体较低。和前几年比较,外籍员工和中国大陆员工薪酬差异正在逐步缩小,部分职位差异已经缩小到10%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