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国人寿为企业打造员工“综合福利增强计划”

   日期:2011-06-20     来源:管理|0    作者:汪海梅    浏览:157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人寿3月26日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召开年报新闻发布会。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就在探讨为企业设计一个“综合员工福利计划”,

  中国人寿3月26日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同时召开年报新闻发布会。年报显示,200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2. 94亿元,同比增长23.26%;实现利润总额347.94亿元,同比增长101.25%;公司净利润达人民币281.16亿元,同比增长94.77%,创历史新高。中国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为39.7%,继续保持在中国寿险市场的领先地位。

  美国新一期《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全球500强名单显示,中国人寿已连续第5次榜上有名,列第192位,较上年上升了25位。据不久前发布的“2007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国人寿以588.67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第5位,居保险业首位,并首次入选了“世界品牌500强”,而且也是中国唯一入选的保险品牌。

  同时入选“世界双500强”,特别是在全球企业500强地位的进一步巩固,标志着中国人寿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已进入世界级品牌的行列,在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成为中国在全球金融保险业的代表。

  为了帮助广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寿在团险和企业年金方面的业务发展情况,以便企业更好地选择团险和企业年金供应商,我们对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中心负责人阎陆军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企业年金是员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企业的年金计划真正起到吸引、激励和留住员工的作用,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由于此前阎先生曾担任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长达6年之久,所以在访谈过程中,他总能站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度给出很好的建议。

  《管理@人》:中国人寿的团体保险产品与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从表面上看大同小异,无非都是保障、健康、短期和养老等几个类型,其中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阎陆军:团体保险产品就单功能险种来说,目前市场这类产品差异化程度很低,这和金融政策、监管政策相关。这种产品的价格不是由公司来决定,而是由监管部门统一来厘定,运营商预期收益和商业计划的部分差异性都不是很大。

  目前我们为企业设计的 “综合员工福利增强计划”,充分考虑了企业在转型期的多方面保险需求,同时考虑到企业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为留住人才、养护人才而对员工福利增加,我们在强化原有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对相关功能进行了扩展。与此同时,中国人寿正在打造嵌入式的服务模式,最终通过增强型的员工福利计划和功能强大的员工福利管理系统,来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这样企业可以通过系统轻松地进行员工福利管理。我想中国人寿在满足企业服务方面是有竞争优势的。

  《管理@人》:随着企业年金的推出,团险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国保险领域的领导者,中国人寿如何对团险服务进行创新,以应对挑战?

  阎陆军:团险市场现在正处于调整变化时期,年金业务是团险业务的一部分,这部分业务的变化,是导致团险市场变化的一部分。但是从整个企业趋势来看,其实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在它们具备一定经济能力的时候,会考虑不断地完善员工的福利。

  员工的薪酬部分是包含员工福利在内的,但现在企业对于员工福利计划部分是没有固定模式的,而对员工福利总体的规划、设计,国内的企业和一些外资企业都不尽相同。在这方面,人寿保险公司的各类团体保险产品,其实就基本囊括了企业的员工福利计划部分。企业年金就是补充机制,员工意外伤害风险的转嫁、大病风险的转嫁、医疗保险、救援保险、员工健康管理等等都包含在内。

  从去年开始,中国人寿就在探讨为企业设计一个“综合员工福利计划”,通过保险公司来为企业做一个适合该公司的员工福利计划。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我们在向企业销售的时候,脱离过去单险种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系统化的服务,即为企业提供包含关联功能的复合型商业保险计划。这和做年金业务相似,需要通过沟通,根据企业转嫁风险、支付能力、满足条件的不同设计方案和管理系统,这应该是代表着团体市场的发展方向。

  在这基础上,我们还会有嵌入式的服务。假如中国人寿给某企业做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为了使服务更加到位,把员工相关的信息及福利保障数据放到一个系统平台,从而实现双向信息的对称,客户随时可以看到,我们也可以对这种服务做维护,员工发生某种状况的时候,由我们的后台来给做相关的处理。同时,我们会随时根据企业情况提供变更或增加、索赔、保全等服务。

  《管理@人》:前面您提到企业年金,由于现在还不是很普及,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它与普通养老保险有什么不同?

  阎陆军:企业年金是一种属于企业雇主建立的员工福利计划。这个相对于养老保险来讲算是新兴的产品。通常的养老年金,是我们作为一个保险人主体和客户签订一个经济合同。而企业年金是客户、企业作为委托人,和我们保险方形成的是一种信托关系。这种信托关系在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里,或者说在我国历史并不太长。大家的判断、理解都还有待加深。

  另外,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本质上就是在原来养老年金管理的基础之上,只是加上一个制度框架,设定几个相关资质的人,也就是受托人、投管人、帐管人、托管人。通过这样几个法律身份的人,来对企业年金管理进行一种相互制约、专业控制、确保安全、规避风险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现代企业年金制度和过去的养老年金保险区别就在这里。

  国家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种制度模式,来对企业年金进行管理,主要是考虑基金管理决策的专业性、到位性、安全性和长期的保障性。其实这是对客户、对企业长远负责,确保在安全的基点上考虑问题,毫无疑问有益于客户。利于大面积开展,风险比较低。因为通过制度框架,有资质的人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使它安全地运营下去。

  《管理@人》:据了解,现在国内有五家专业的养老金公司,中国人寿在其中有什么优势呢?

  阎陆军:在养老年金基金管理部分,中国人寿是起步最早的,包括社保的一些基金建立,都是从中国人寿开始,从1983年涉足这部分管理直到现在,管理个人账户数量超过1100万个,受托管理资金规模近10000亿元,管理这部分业务的专业人士更多。由于它的半径无法划,至少在市场上,无论它管理资金的时长、数量,还是复杂程度,最有经验、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中国人寿。从这几个方面来判断,中国人寿在这个市场上毫无疑问应该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三种资格里面,跟客户做匹配的时候,如果其中托管人在全国网点不够全的情况下,中国人寿能够给他支持,因为我们的网点遍布全国,而且信息平台都管理得很好。另外,中国人寿在品牌及多年的管理理念上,都是比较稳健、负责任的。中国人寿是在金融体系里第一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因为在保险三大职能当中,本身就有协调社会管理的职能,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反响。也就是说我们不单单是商业行为,还有社会责任在里面。另外,我们养老年金的注册资本金是25个亿。在所有公司的年金里面,我们的注册资本金是最多的,意味着中国人寿具备最强的企业年金基金第一责任人的实力。也就是说,您委托我们做什么事情,大可以放心。

  总结下来,中国人寿的优势有五点:一是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二是现在成立了运营中心,专业化水平相比较而言更高;三是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点,这种网络是其他很多公司不具备的;四是优秀的品牌;五是雄厚的资金实力。

  《管理@人》:中国人寿今后在企业年金业务方面有什么战略规划?

  阎陆军:中国人寿养老年金的企业年金中心,目前还是处于筹建试运行阶段,但由于在没建立中心之前,已经开始投入运作了,所以大家只是换了一个位置,换了一个组织结构,更加专业、更加定向地去做这方面业务的开发。因为做成这样一个中心,它基本的职能是对一线团队提供专业技术的支持、服务,还有整合客户信息,衔接客户业务和后台,以及扩展专业市场。

  至于年金中心今后的职能定位,这还是要看形势如何发展,因为毕竟有一个政策界面、法律界面的约束问题。如果是从业务内在规律出发,应该是团体业务和年金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这就涉及到我们的年金业务只是团体寿险业务里的龙头业务,只占一部分而已。但是这部分业务的拓展,又是专业性、服务性比较强的。由此来看,企业年金业务亦繁亦简,从简单的方面看,它是属于国家有政策,政府支持,适法性很好,相互制约性很强,不存在非理性的竞争,不存在过多的价格方面竞争。

  《管理@人》:如果一个企业要上企业年金项目,您能否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阎陆军:现在意愿购买年金的企业日趋增多,但是年金还属于一个较新产品,企业对它的了解还不够多,基于此,我可以给企业提出三点建设性意见。

  第一,我希望具备做企业年金的企业尽早选择建立,因为政策随时在调整变化,第一批选择的人很轻松就获批了。越早做,等于你为你的员工多了一个养护方案,对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部分又强化了一下,使得企业品牌价值又增值了,也使你的员工较早地增加了一份期待。

  第二,在做选择的时候,我希望企业主管要对企业年金相关的制度框架做深入地了解。因为有些企业的判断多少具有盲目性。比如有的企业,不具备较充足的专业人士,但是却要成立年金理事会,不聘请专业的受托机构。其实这样做对于有些企业来讲不是理性的选择,因为不够专业的团队对事情判断会有失误,不能保证员工养老基金的安全性、专业管理的到位性。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在企业不具备专业能力的时候选择受托,等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再建立理事会。

  第三,要充分认识受托人在几种专业资质里的核心地位,这个专业资质的人不是盲目选择的,必须理性判断,比如这个公司的市场资质、稳健程度,以及它的专业能力、负责任程度等。要把握住判断的要点,不能轻易选择。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人寿为企业打造员工“综合福利增强计划”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