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对子公司经营者绩效管理研究

   日期:2011-06-22     来源:亚商|0    作者:无    浏览:133    评论:0    
核心提示:2.原有考核体系以团队为考核对象,未能给予经营者与其责权相匹配的个人收益挂钩,缺乏对子公司经营者的有效激励。   根据上述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批企业集团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保证。而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一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经营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利益冲突、对经营者监督不力、约束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集团很难发挥整体效应。本文以对NH集团的调研与实际咨询为基础,探讨企业集团如何对子公司经营者进行绩效管理问题。
  
  一、案例:NH集团概况及原有绩效考核体系

  NH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在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三来一补”民营企业。通过来料加工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后,开始根据市场机会进行多个领域的投资与发展,逐步成为一个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集团。目前, NH集团是广东民营企业百强之一,集团下属子公司及独立核算单位多达14家,涉及化工、金属、电子、房地产、高新技术等lO多个行业,且子公司类别众多,包括来料加工、出租场地与协助管理、OEM型、自营产品(出口与内销)及物业管理等。每个子公司的规模不是很大,在行业内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从而导致子公司疲于应付市场压力而忽略内部管理的健全与完善。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基本以收入和利润为导向,且对各个子公司的考核指标基本相同,没有按企业性质的不同加以“量身定做”,同时NH集团对子公司的经营者没有单独进行绩效考核,而是根据子公司各自的经营业绩对其管理团队进行绩效考核。这样的考核办法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完不成利润的情况下,片面追求收入达标,很多子公司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保收入,而总资产报酬率等由于所占比例小,有些子公司根本就未予考虑。

  2.原有考核体系以团队为考核对象,未能给予经营者与其责权相匹配的个人收益挂钩,缺乏对子公司经营者的有效激励。

  3.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考核尚停留在绩效考核层面,没有上升到系统的绩效管理高度,绩效考核的结果仅仅用于薪酬发放。不重视对人才的评价、培训与成长等。

  4.集团公司对收入与利润指标的制定缺乏强有力的市场调研依据,基本根据上年度的业绩情况确定,因此子公司管理团队常常根据本公司的需要进行指标调整。或虚报或隐瞒。

  5.集团公司过分注重单个子公司的即时效益,忽视子公司与集团的持续协同成长,同时子公司也不将集团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利益分配上与集团之间讨价还价。
  
  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绩效管理的出发点与定位
  
  绩效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根据NH集团对子公司经营者考核出现的问题,以及绩效管理的目的要求,NH集团重新审视并将对子公司经营者的绩效管理定位于以下几方面:

  1.服务于集团战略。根据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确定子公司的战略定位,以此作为对子公司经营者开展绩效管理的依据。

  2.实现“三赢”。

  (1)通过给子公司经营者提供有关绩效的导向与反馈,改进子公司经营者的绩效,提升其职业化管理水平,促进子公司经营者成长;

  (2)调动子公司及其经营者的积极性,让子公司真正冲到市场一线,培养开拓市场,不断创新的意识,增强子公司的竞争力,达到子公司自我发展的目的;

  (3)推动子公司的目标实现,并对集团做出最大的贡献,培养集团公司的核心能力,实现整个集团利益最大化。

  3.增强企业集团的凝聚力。

  绩效管理不仅要使子公司具备独立经营能力,减少对集团公司的依赖,也要让子公司的经营与整个集团的利益相一致,考核指标之间必须协调与制衡,避免子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相互“算计”以及子公司损害集团利益的现象。同时,绩效管理的制定与贯彻本身也应促进集团管理者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的沟通,从而使子公司与集团公司达到利益协调,增强集团企业的凝聚力。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指标体系设计

  绩效管理的关键和难点首先取决于关键业绩指标(KPI)的选取。关键业绩指标必须在准确掌握集团与子公司战略目标、企业具体管理中的关键与薄弱环节的情况下,进行认真地分析与界定,并设计标准和权重。确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需考虑以下几方面:

  1.考核指标应兼顾企业业绩指标与个人指标。企业业绩是子公司经营者绩效最直接也是最终的反映。经营者绩效评价的实质是以经营期间内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动状况来衡量经营者的绩效。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以企业业绩指标(CPM)为主,个人素质、能力以及努力程度为辅。因此,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考核在子公司业绩指标的基础上,加上个人素质、能力、努力程度方面的考核,并由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经营者的下属就这些内容进行综合评分。

  2.考核指标应精确反映子公司业绩和战略发展方向的关键。首先,各个考核指标的目的要明确,考核依据要具体,以免给子公司造成误解,错误引导其经营行为。NH集团对子公司的考核指标中既有收入指标,也有利润指标,如果收入指标的权重较大,有些子公司在完成利润无望时,就会以牺牲利润来单纯追求收入指标。显然,这样的指标设置没有有效、合理地引导子公司的经营行为。

  其次,绩效考核指标不宜过多,而在于实用。指标设置过多,不仅使子公司经营者无所适从,还容易加大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经营者考核的工作量和难度,难免最终使考核流于形式。而一个良好的指标设置可以起到若干指标结合在一起所起的作用,少数关键指标就能起到激励子公司努力去完成或超额完成业绩的作用,并规范子公司内部管理。例如,经济增加值(EVA)不仅可以准确衡量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收益,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子公司经营者经营资产,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第三,集团对各个予公司的考核指标体系应有针对性,不应一视同仁,考核指标应体现差别性原则,即考核指标的设置应体现各子公司特点,明确各个子公司的发展定位,并引导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3.考核指标间应存在合理的因果联系。考核指标之间应尽量形成因果关系,起到相互制衡的作用。因为指标单一或若干指标之间的制衡关系不密切,不仅起不到有效激励子公司提高业绩的作用,还容易使子公司钻业绩考核的漏洞,有意隐瞒实际效益,从而产生有利于子公司及其经营者而有损集团利益的行为。

  由于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考核以子公司的业绩为主,因此考核指标的设置应兼顾财务经济指标和非财务的成长性指标,即业绩考核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并指明非财务指标是如何影响长期财务目标的。而且各个指标权重应根据各个子公司的成长情况有所侧重和不同。例如,在子公司处于成长期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业务和效益的快速增长,可能需要以财务指标为主,从而引导企业快速成长和扩张;而对那些处于成熟期或市场平稳发展期的子公司,可加大对内部经营管理、客户开发、客户满意等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从而促使子公司优化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同时,学习与发展方面的非财务成长性指标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这类指标是在集团与子公司达到稳步发展和成熟阶段时才显得突出和重要。
  
  根据上述分析,以平衡记分卡(BSC)为依据,NH集团设计了对子公司经营者绩效考核基本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的优点体现在:评价和考核内容明确,所涉及的关键指标在实际中不仅容易度量,而且明确反映并要求子公司注重实际经营收益、持续市场开发、优化内部管理、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同时,也强调对经营者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的监督。而这些正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集团以及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所忽视的重要问题。

  指标体系是全方位考虑的一个基本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针对NH集团下属的不同类别的子公司及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该指标体系在有所取舍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如,来料加工型和出租场地与协助管理型企业,其收入主要取决于委托方,子公司没有市场开拓权,客户指标对其没有导向作用,效益类指标也缺乏弹性,不能作为其考核指标,其内部运营指标却显得更为重要,如产品质量、成本、流程改进、安全生产等,因此对这类企业的经营者主要侧重个人指标与内部运营指标;物业公司以客户满意指标、经济效益指标与个人指标为主;自营产供销型企业除侧重财务指标外,还应注重内部经营、客户、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但是,对于处于不同成熟度的企业,该指标体系并不是一步到位全面铺开,而是根据子公司所处的阶段以及决定该子公司成长的瓶颈要素来确定对各子公司经营者不同的评价指标。对于市场成长空间不大或客户单一的企业(OEM型企业),主要考虑经济效益与内部运营指标;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加大客户指标的权重;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快的企业,注重考核学习与发展指标等等。

  NH集团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上述基本指标体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一基本指标体系在和相关企业集团以及相关中小企业经营者交流过程中也得到了认可与借鉴。
  
  四、对子公司经营者绩效管理的实施步骤

  NH集团确立对子公司经营者绩效管理基本指标体系后,主要通过建立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评估和绩效结果的运用四个阶段加以推进和实施。

  1.建立绩效计划。在考核期前,由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经营者共同建立绩效计划。首先由集团下达工作任务,子公司经营者提出工作目标(包括业绩目标和发展目标)、行动方案和业绩衡量标准,再经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经营者共同讨论确定子公司在考核期间应达目标、应负责任和业绩衡量标准,达成一致后,双方签字认可。

  考核指标目标值由集团公司结合市场预测和历史业绩,并和子公司充分沟通制定,集团公司有专人对子公司的市场趋势和发展规划进行跟踪。这样,不仅有利于指标值的合理性制定,而且有助于加强对子公司经营与发展进行指导和监控。

  2.绩效计划实施。在考核期中,是集团和子公司共同实施绩效计划的过程。集团有责任为子公司提供资源和指导,对子公司的工作进展随时进行检查与督促,帮助子公司达成业绩目标。而子公司经营者有责任及时向集团汇报工作进展、遇到的困难、所需的资源和帮助。

  3.绩效考核。在考核期末,首先由子公司经营者回顾考核期前制订的绩效计划,作出考核期的工作总结。集团对子公司承担的责任、计划及其调整、考核的各种信息进行确认,依据考核期前确定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衡量标准,对子公司及其经营者绩效进行衡量与评价。

  集团和子公司经营者经过双向沟通,对考核成绩、存在问题、需要改善和提高的方面及其方法等达成共识,确立工作改进方向、绩效改进目标、子公司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并将其落实到下一阶段的绩效目标中,从而进入下一轮的绩效管理循环。

  4.考核结果运用。依据对子公司经营者的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将绩效管理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联系起来。绩效考核结果主要运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薪资调整和绩效工资分配的直接依据,与薪酬制度接轨。作为薪资调整和绩效工资分配的直接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必须通过合理的薪酬待遇来体现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经营业绩。一般而言,薪酬结构应是:薪酬=基本收入+绩效收入。基本收入一般是固定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包括职务、岗位和其他补贴;绩效收入是浮动的,在于激励经营者努力达成业绩。但对于效益好和发展前景好的子公司,其基本收入部分和绩效收入的比例应拉大差距,以绩效收人为主;而对于那些效益相对差或需要扶持的子公司,应以基本收入为主。

  (2)作为绩效改进与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根据绩效考核结果,集团公司深入分析各个子公司经营者对上述绩效考核指标任务完成情况,除了针对绩效不足提出改进计划外,还对经营者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不足,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或安排他们到有关企业进行参观和访谈,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内在的经营与管理能力。

  (3)记入子公司经营者发展档案,为调配经营者提供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通过对子公司经营者的绩效考核结果,就会发现哪些人无法胜任工作,哪些人业绩优秀、具有特殊的管理才能,从而为人员培养、提拔和职位调整提供参考和依据。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对子公司经营者绩效管理研究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