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日本企业如何激励员工工作?

   日期:2007-11-08     浏览:108    评论:0    
核心提示:”这些日资企业把他们的经营哲学,充分的体现了企业管理中,最终达到员工激励的目的,也加强了劳资双方的信任基础。例如,日资企

  绩效管理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谈到绩效管理,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对员工的业绩和效率的考核,不但注重员工的最终成果,而且在对员工是否全力以赴的工作,或工作中有没有偷赖也关注甚之。但在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并没有将绩效管理单独列出,甚至在日语里,绩效和业绩也是一个词来表示的,这是因为日本的企业主相信他们的员工是努力工作的,而实际大上多数日本员工也的确会全力以赴的为公司工作。是什么促使二者间有如此诚挚的信任呢?

  从表面上来看,日资企业的终身雇佣制为二者的信任建立起了制度基础,但追其根源来讲,则是日本企家业的“以社会责任为中心”经营哲У慕峁??

  终身雇佣制是伴随每个日本员工生活与工作的纲领,当他们大学刚毕业后,一旦进到一家大公司,就把自己一生交给了这家公司。只要他们喜欢,可以工作一辈子,工作归公司安排,住家是在公司“园地”,休假则集体行动,结婚往往上司主媒,有的连蜜月旅行也由公司安排,退休的补贴自然由公司发给,这样公司成了员工的第二家庭或大家庭,使每位员工忠于自已的企业,很少有员工会有跳槽的想法。因为他们一旦离开,即使很优秀,也很难获得新的工作机会,所以只有在这家企业兢兢业业的工作下去。既然企业成了员工的大家庭,那么情感的纽带,道义和责任的要求都使得企业不会轻易辞退员工。而且社会也给辞退员工的企业以一种文化的压力,使得这类企业形象不佳,经营难以成功。这样劳资双方稳定的雇佣关系,不再是只关系到员工的一次工作机会,而是与员工的事业发展,甚至是家庭生计息息相关。因为二者荣辱与共,所以日本员工必然会努力工作,企业也没有必要担心员工工作态度。

  在我国,随着员工聘用由计划经济下的铁饭碗到市场经济下的人才自主聘用的转变,员工与企业仅凭一纸劳动合同,难以链接双方的信任,导致目前员工跳槽之风愈烈,企业互挖人才墙角现象愈多,结果是企业不愿再为员工的培训和成长付出,弃员工在企业的发展生涯而不顾,员工也视短期利益为重,与企业只能同甘不能共苦,一旦个人期望达不到,便会弃之而去。虽然我们这里并不是强调终身雇佣制一定适合我们,因为那是需要与之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况且其本身也有不足之处,但针对我们企业目前存在的员工激励问题,如何去培养劳资双方间的信任,是我们企业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大多数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中,绝对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任何企业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放在首位,相反,他们更多地是强调企业的责任一强调企业对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所负的责任。如丰田公司把:“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作为社训的第一条;松下电器公司就把“产业报国”放在第一;日本TDK公司精神:“创造:为世界文化产业作贡献。”这些日资企业把他们的经营哲学,充分的体现了企业管理中,最终达到员工激励的目的,也加强了劳资双方的信任基础。

  例如,日资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不会仅仅考虑员工的业绩,而是结合员工的不同年龄阶段所需的费用支出变化,来设计薪酬的。通常年轻人由于结婚、生小孩等事情需要大比费用支出,而在四十岁后,大比支出逐渐减少,相应的日本企业也是根据员工的一生的现金支出流量的不同,而给予年轻人相对较高的薪酬,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也鼓励年轻员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工作上,而不是彼于精力跳槽去赚钱,而当他们到中老年的时候,他们也会很自然地接受相对较低的薪酬,因为他们那时已不需要太多的支出。

  从他们的薪酬设计思想,这些企业家不但是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规划,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而且将整个社会的两代人紧紧相连,使企业的发展与整个民族的进步息息相关,这不正是体现了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也真正体现了企业对社会的价值。

  在我们的企业家眼里,当员工跳槽时,他们更多的是埋怨员工的拜金主义观念,从更多的是考虑到对员工工资和培训支出的控制,而没有考虑我们的企业为员工付出了什么?为我们的社会做了些什么?企业与员工相互信任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只谈利润的话,那这个企业也许只能是短时期的“利润英雄”罢了,不会有长期的辉煌发展。因此,建议我们的企业家在思考如何经营企业的同时,也要更多的考虑我们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日本企业如何激励员工工作?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