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日期:2007-11-10     浏览:124    评论:0    
核心提示:我本人的专业是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改变变态心理学,我本人也被称为是中国变态的心理学家。西方工作绩效有任务绩效和绩效,中

  我本人的专业是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改变变态心理学,我本人也被称为是中国变态的心理学家。

  刚才王通讯先生讲到世界是小的,世界是平的,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之外的世界。在世界是小的,世界是平的,还应该强调另一个问题,世界还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更多体现在文化的多样性,在《尚书》了有另外一句话,意思是中国这个世界完全大同了,万物无法生存下去,联想有一句口号“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那“世界失去差别,人类就会怎样”?我今天谈的问题是跨文化比较的问题。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打开国门跟世界沟通,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忽视的,中国人跟西方人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有很多的原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人力资源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谈,最终要落实到个人的成功与成就。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做成某一件事情,除了做事,个体还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和一个健全的心理。人力资源研究最重要的是落实到个人的成功,个人心理健康和个人的社会适应。

  那些因素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和个人适应呢?过去讲智商和成功的关系,现在很多人强调非智力因素。个人因素又成两大块,包括一个人的生理因素,另外就是价值观、兴趣、动机和人格,这两部分构成了个人因素。环境里最关键的还是社会文化环境,个人素质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把选出来的人放到美国、欧洲可能适合承担这样一个职位,但是我们把这个人放到中国文化下能不能适应这个职位呢?不知道。我们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对一个人的适应性影响。

  跨文化比较有三个关键的问题,美国建立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模型把它拿到中国来的时候,或者在中国建立一个模型拿到美国的时候,有三个问题: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没有差别;第二,个人素质是否存在跨文化的差别,在美国胜任某一项工作人的品质,在中国胜任同一个工作品质是不是一样呢?第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之间是如何互动的,在美国是如何互动的,在中国又是如何互动的。

  学术界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强制的一致性策略。在美国建立的模型是不是适合其他的国家,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用这个模型到中国去收集数据,然后看收集上来的数据是否符合这个模型。为什么叫做强制的一致性?因为它在某一个文化下建立下的模型,把它做不变的东西,拿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如果出现不一致就认为是误差造成的。这样的比较策略,假设这个模型是可以用不到同文化里面去的,它是把文化差异当成了误差。

  第二种策略是衍生的一致性。比如在美国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模型,这个模型是否适合中国,不是比较这个模型,而是在中国通过相似的办法建立起一个中国人的模型,把中国人这个模型再跟美国人建成的模型做一个比较,看看哪些是相似的,哪些是有差别的。这样的策略就可以把文化也当做一个重要的变量考虑。如果采用这样的一种策略,也就意味这所有的跨文化的比较对中国的学者来讲都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或者中国化的研究。

  同样的问题,在西方文化下已经解决了的,我们需要去借鉴,但是这个借鉴不是拿来。我们要把西方人研究同样问题的方法学来,然后再研究中国人的问题,再去比较。不比较都可以,比较只是学者的任务,中国人只要把中国人是什么样的研究清楚了就可以了。

  当前人力资源研究里存在一些问题,目前讨论的问题很多,比如具备某种素质的的人适合做领导,这方面问题研究的现状是什么呢?这里箭头越粗表示这方面研究的越多,研究最多的是外国学者的看法,其次是中国学者的看法,还有现任领导干部的看法,再有就是中国古人的看法。当我们解决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更多中国学者自己的见解。还存在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这些有关研究绝大多数都是看法的,看法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谁说了算?应该有一个效果检验的问题。比如某一个学者提出一个观点,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二、三、四,我们在实践中看看是不是具备这一二三四的领导干部工作效果更好,心理健康水平更高,社会适应水平更高,如果不具备效果就差。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多大学者,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提出的观点对还是不对,首先要有效果检验的问题,但是这里很少能够见到。

  文化的契合性。绝大多数严重都在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当他们阐述某一个观点的时候恰恰忘记了这一观点。党政领导干部个人素质的核心问题:个人素质中的能力特点;个人素质的中的个性特点;工作绩效特点;环境因素与个人素质互动的特点,及其跨文化差异。

  第一,党政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05年我们在北京市做了领导干部大规模的调研,包括管理能力、人际能力、自律能力三个大的方面七个围度,这个研究结果和西方研究结果有什么差别?中国党政领导干部和美国跨国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胜任特征的围度数目是一样的,美国政府领导人的围度是10个,项目数也有差别,关键是系类。我们把一个人的能力分为管理自己的能力、管理他人的能力、具体管事的能力三方面,管理自己的能力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用所有能力的43%,美国跨国公司的高官有8%,美国政府官员25%,协调他人的是42%、48%、45%,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是14%、44%、50%.中国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最关键的特点是强调自我约束和人际协调,这是在中国做一个党政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内容。中国党政机关每一个职位没有一个细致的职位说明书,这和西方有明确的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要求有差别,这就需要中国党政领导干部在处人处事中拿捏得当。

  我现在主要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正常人的人格特点,偶尔也研究一点变态的。人类类型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中西方差异,中国人的个性和西方人个性特点有显著差别,中国人的个性类型研究的成果是我们经过20多年的努力的研究成果。党政领导干部和文教卫生人员目前的人格特征最符合中国文化的特点,这种类型叫做卓热敏,这正是西方文化典型的特点,这种人大学生最多,党政干部和文教卫生人员最少。在中国做一个领导干部最重要的特点是坚定执着,民主而不独断,在中国做一个领导干部就是要人格分裂,既要追求成就又要不急不躁。这就是从个性特点看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对人的要求是和谐、严谨。

  从和谐竞争的方式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从起点到目标,按照西方的思维方式就是要走一条直线,不管别人说什么,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人要实现目标的时候,当他开始迈步可能就有人不高兴,这在西方人看来,不高兴就不高兴,正像现在年轻人说的,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还有一种说法,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只是关注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好像只是为了别人,当你高兴了之后我知道我的目标在那,再有不利因素再化解,最后实现目标了,这是中华文明为世界做出重要贡献的和谐思维的思想。

  第三,党政干部的工作绩效。西方工作绩效有任务绩效和绩效,中国的党政领导干部我们做了自我评定,评定上级、评定下级,都得到了跟西方人截然不同的模型。评定工作绩效中国人更强调一个人的德和财,这个比例是不一样的,自己评定的时候个人的德和财是一比一,评定下属67%,对上级的要求是3:1,看领导为人如何,对于他本事如何不太关心。在中国文化里一直强调德才兼备,而且以德为先,为什么对下属的要求没那么高了呢?因为对下属你有控制力,但是对上级你只能指望他是一个好人。大家看过一个电影《刮痧》,同样一个行为在中国人看来是友好,你的儿子和领导的儿子打架了,你把自己的儿子打一顿,表示对领导的尊敬,西方人不这样看。

  在中文里,文化是什么意思?这里一个人,身体画上花纹,化就是颠倒,颠倒就是变化,文化就是表面画上花纹让它发生变化,变得好看一点。中国人强调对不满意的内容进行纹饰和遮掩,Culture是对不满意的内容进行改造。大家见过基督教的仪式就会发现,牧师给你圣餐,把它当做耶稣的身体和血液,让你从内到外地改变。中国文化里人之初,性本善,人的生物学的属性是自私,中国文化里的人性假设是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国要做一个人,首先要达到善,有一个很强的离地的需要,所以要遮掩。因为人是好的,所以遮掩也没有关系。西方文化强调人之初,性本恶,没有遮掩的必要,只要追求致善就行了。中国人一生下来就上不着天,地不着地,怕别人说自己不是人,只好先说自己不是人。我们要做很强的努力,不要让别人说自己不好。达到了最基本的条件,也就达到了人最高的条件。西方人生下来很轻松,因为大家都一样,只要做好一点,就比那个人好。

  西方文化强调表里如一和行为的一致性,中国文化不太看重行为表面的内容,更关注行为背后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中国人会表里不一,实际是为了使行为更有适应性。有的时候追求成功,有的时候要不急不躁,中国人强调什么情景下就要表现出跟这个情景要求一致的行为,这是中国人强调和谐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学习西方,学习的是鱼,我们更应该学习西方钓鱼的技术,就是予人鱼,不如予人渔。谢谢大家!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