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国HR媒体和网站需要战略性升级

   日期:2007-12-07     浏览:165    评论:0    
核心提示:HRoot成立时的初衷是汇集一批业界有思想有观点的作者。从定位上讲,新闻时代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分析时代讲究细分、深入;从媒

  HRoot成立时的初衷是汇集一批业界有思想有观点的作者。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是人力资源垂直网站搞什么HR评论?但我们深信这对于HRoot的发展来说,这一举措绝对是对的。现在,在HR网站全面陷入同质化竞争下,振兴中国HR评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次机遇。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是:从人力资源理论体系到实践,从人力资源媒体到网站都是相对落后的,中国甚至没有一本像样的人力资源专业杂志及一个专业的人力资源权威组织,再看看国内的一些人力资源的文章,有深度的思想性文章少之又少,文章的产量还是质量都上不了台阶,更没有一个人或组织能够为这个行业提供最新的理论武器和战略工具。国内的内容生产者们--HR传媒、网站和评论家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你可以说文章都是好文章,甚至可以说,现在随便从国外翻译一篇过来,都可以是不错的文章。但是,当你看到这些网站,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这些翻译、半翻译的文章,而且基本上依靠这些文章撑着整个频道的内涵时,我们就没有一点异样的想法?

  首先,这种依靠版权真空的大量翻译时期,不可能长久。等市场秩序建立起来,这种版权合作的门槛和成本将会非常之高,不可能成为长期发展的支撑。国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的HR网站能够如此依靠大量转载而生存。

  其次,这些文章都不错,我们作为学习参考的材料,绝对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但是,毕竟是反映国外的人力资源行业,面向国外读者的。如果将这些内容直接作为最终产品推向中国读者,当然会越来越不合“胃口”。

  HR媒体和网站必须实现战略性升级--从新闻时代迈向分析时代!参考全球媒体的进程,用俯视的态势。重新审视,我们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中国HR媒体和网站初浅而芜杂的新闻时代即将终结,一个全新的分析时代正拨开重重浮躁的泡沫,逐渐浮现出来。

  随着HR媒体和网站竞争加剧以及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进程,都预示着媒体和网站已积累一定的时机,开始发生转折。这是一个长期的渐变过程,从新闻时代到分析时期,最乐观的估计也需3-5年的准备。主要是准备一批具有分析素质的人,一批具有先进运作经验和思路的媒体领袖,一批真正具备全面素质和人格的分析家与记者。

  从定位上讲,新闻时代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分析时代讲究细分、深入;从媒体主角来看,新闻时代是记者,分析时代是媒体经营家及分析家;从广告策略上讲,新闻时代讲究快速,分析时代崇尚深入……

  我们期望中的分析时代在互联网的热闹中,并没有立稳脚跟。今天,整个业界还处于最初级的新闻时代,只热衷于追逐热点、内幕。HR媒体还在低迷,2003的中国人力资源几乎处于无思想、无主题的尴尬之中。当然,产业大势是根源,但是思想如此空心化的HR媒体和网站,怎么能够建立读者和客户的忠诚度?

  我们依然在呼唤责任感和使命感,依然需要严肃的思考,一种去除金钱和功利的真诚的写作。当然,这绝对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次巨大的机遇。

  我相信,未来行业必然需要两类评论,而且必然能够成就一部分人才:

  1、严肃的行业评论,为投资决策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真正从市场和行业发展角度,具有资本市场的敏锐感,具有管理的思想力,具有行业趋势的判断力。这样的评论家,将逐渐对行业政策、人力资源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2、深入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评论,为HR购买决策提供指南。真正从HR角度出发,能够中立客观评述产品。需要极高的综合素质,对行业有全面把握,对人力资源精通,对市场动态敏锐,对消费者行为和消费心理也有深刻理解。这样的评论家,一旦崛起,就可以在产业界、对厂商和消费者确立长期的影响力,可以成为非常不错的终身职业。

  在国外,经验丰富、阅历非凡、观点独立的评论家已成为业界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就是市场的中央处理器。与众星捧月的技术奇才以及敛财有术的企业巨子相比,他们是另一类英雄。他们从事着一项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所不屑,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和真假难辨的新闻传说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在浊世中形成一股可贵的清流。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人称“IT业第一专栏作家”的Walt Mossberg,简称莫博士。《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专栏作家的最高理想是什么?想不清楚,那也不要紧,看看Mossberg就可以明白了。1991年就在《华尔街日报》的《个人技术》版开设专栏,凭借媒体平台和个人渊博知识,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IT专栏作家。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亲自品尝最新产品,以实践经验来支撑文章。每周两篇专栏,一篇深度的分析评论,一篇机智幽默地回答读者提问。《华尔街日报》是收费网站,但是Mossberg的专栏却可以免费进入,固然是个“特殊”人物。

  也许你会说,不过如此。这是好事,那你就跟他好好比试比试。能把他比下去,那你就成功了,因为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可比《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还高。其他代表人物还有《InfoWorld》前任总编、现《财富》专栏主持人Stewart Alsop,《PC Magazine》专栏主持人John C.Dvorak,《纽约时报》专栏主持Denise Caruso、John Markoff、《Wired》执行主编Kevin Kelly以及Peter Noton、Jeff Prosie等等。

  同样的一切也必将会在中国发生。相信更多的人能够清醒地判断局势和趋势。HRoot的成立,也是建立在类似的初衷之上,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个问题,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国HR媒体和网站需要战略性升级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