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中美制造业对比 中国制造如何重塑竞争力

   日期:2016-03-07     浏览:414    评论:0    
核心提示:在德国工业4.0计划与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迅速走红的同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 也应声而出,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力图振兴制造业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成本快速上升、产能过剩、低端产业转移东南亚、高端产业回流欧美等实际问题。 2015,全国GDP增长6.9%,创25年来新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本已不景气的制造业更加危机重重。而

在“德国工业4.0”计划与“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迅速走红的同时,“中国制造2025”规划 也应声而出,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力图振兴制造业的同时,我们必须面对成本快速上升、产能过剩、低端产业转移东南亚、高端产业回流欧美等实际问题。 2015,全国GDP增长6.9%,创25年来新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本已不景气的制造业更加危机重重。而对比美国制造业却在奥巴马“制造业回归”的 政策下,重回巅峰。中美对比,中国制造差距在哪?重塑竞争力,中国制造应在哪几方面发力?

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不再

自 2015年初以来,江浙、广东等地出现大面积企业倒闭潮,大量资本纷纷撤离中国大陆。同时,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 越南工厂,总共裁员9000人;优衣库、耐克、三星、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业则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撤离中国的步伐;苹果、卡特彼勒等制造业 企业也开始把海外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

作为曾经的“世界制造工厂”,中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企业撤离问题,为何会呈现出衰退的迹象?

在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制造依靠巨大的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的自然资源等成本优势而迅速崛起,让国人引以为豪的“Made in china”带领中国走在世界前沿,再加上巨大的体量,中国制造业曾一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支柱。

从 内部环境看,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曾是中国制造业的突出比较优势,但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这一优势在不断流失。而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随着一些东南亚 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抢夺了中国成本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原本在华生产的外资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投资优势正在消失,“前后夹击”下中国制造业 正经历着最痛苦的转型。

而长期以来,大家都喜欢将美国和中国制造业进行对比,伴随着新 世纪以来中国以“制造大国”的身份崛起,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制造业似乎在同步衰败。然而,在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生产率与成本统计中显示,从 1987年到2010年,美国制造业劳动率达到214.8%,同时,美国的制造业岗位减少了三分之一,但最终制造业产值仍然增加了45%。

一 位熟悉中美制造业的浙江老板给出的成本对比分析更是令人震惊,在他的成本对比表中,中国在土地成本上是美国的9倍,物流成本是美国的2倍,银行借款、电 力、天然气、蒸汽、配件、清关等成本方面均高于美国,而在人工成本上,中国的优势也已明显趋弱,虽然是个案,但国内制造业成本连年攀升是不争的事实,中国 制造业已经遇到“未强先高”的问题。

中美制造业差异比较

在 技术领域,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的技术一直遥遥领先,而且中国与之差距甚远。以汽车行业为例,从汽车的设计、研发到关键零部件制造,美国的技术能力领先于中 国;再加上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薄弱,美国制造商不愿意将自己的技术带到中国,也导致中国制造企业长期从事低端的生产与组装工作,在技术方面没有较大 提升。

从制造业自身价值链来看,美国制造业一方面占据了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一方面占 据了另一些产业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并把低附加值的环节主动配置到海外,让美国制造业能够获取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制造业利润率。如苹果手机,美国主攻品牌 打造与产品设计研发,获得最大利润;而中国大陆负责供应链配套、熟练装配工人和场地的提供,获得最低的利润配给。

持 续的创新能力更是美国保持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因素,如智能手机、汽车行业等领域中美国企业均攫取了最核心的价值环节,并按照最符合自己商业利益的方式安 排产业链的协作方式。同时,创新往往不是一个企业独立完成,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创新,美国的特定产业会集中到某一个区域便于协作共享资源,如旧金山硅谷、波 士顿的“128公路“高科技园区以及三角研究园。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领域,如大数据、云技术还是在美国最先发明与创立,全球最大的十家SaaS供应商都是 美国公司,美国在信息技术的领先还会让美国的制造业继续保持创新的优势。

在精益化劳动 力管理方面,中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生产部门与销售等部门往往是分开的,员工众多但终端IT管理需求并不强,更多的管理是存在于生产过程的监控,在实际 运营中很难对市场、客户需求有及时的响应,往往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当。而大多数美国企业通过机器自动化设备、工序外包生产、优化工序等排班、工时效率优 化手段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省了人工成本。一方面,其具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和职能,按照生产需求并基于一定的工艺定岗进行排班后,计划部门按年、月、和日依 据销售预测及订单制定和更新生产计划,并参照IE测量的标准计算各类所需资源,最后由制造部组织生产。在人员调度上,采用专业的劳动力管理工具能够灵活配 置各种参数和规则,实现自动化的人员配置优化。另一方面,基于各个生产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企业形成了基本的制度和流程,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基础,能够及时识 别生产中的问题、成本浪费以及效率提升的空间,进而在精益求精中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消失,面对印度、东南亚等地的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压力,中国制造业企业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并且逐渐被取代的趋势,一方面丧失制造成本优势,一方面在技术领域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制造在前后夹击的两难境地中急需从以下几方面重塑竞争优势。

其 一,注重创新能力。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产品,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获得优势,同时中国制造业必须重视自我产品研发能力与知识产 权,否则仍然是“世界代工厂”的模式,在人工差价上换取低利润。在国际市场达到相对饱和后,如果没有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中国制造走出去仍然是一大挑战。

其 二,供应链协同、精细化管理。中国企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整个供应链上应对客户、市场变化的反映速度、灵活性和可视性更决 定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目前更需要一种自动化的工具和手段获取这些数据,并记录整个生产活动中各个工序所花费的时间,对营业额、人效、成本、物流等形成 可视化管理,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预测、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形成整体、宏观的判断与数据分析。Kronos大中华区首席顾问李品伟在《精益制造离不开精 益劳动力管理》一文中指出:“根据需求驱动的优化排班和人员调动对生产现场管理、人力资源规划的提升意义重大。采用行业针对性的专业解决方案集成现有系 统、利用既有信息与数据,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灵活配置各种参数条件,配置劳动力资源,满足既有的业务需求,在降低人工总成本的同时提高劳动力效率。”

其 三,优化劳动力资源。对制造业企业来讲,工时就是成本,对员工的工时进行精细和自动化管理,提高排班效率,现场可视化,优化人员结构及用工构成,减少人员 浪费和漫无目的的技能培训,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劳动力资源管理中需要改进的。为了优化劳动力资源,企业需要借助专业的劳动力管理工具排班和调度员工。首 先,通过智能、自动化的排班将人员、岗位、技能与生产需求最优搭配,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其次,提高人员、岗位、技能综合利用率;跨岗位和多 技能的正向激励为员工的能力提供广阔空间;最后,根据生产规划提前预测需要的岗位与人数,形成良性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其 四,注重技术革新。直方大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及总裁许正指出:“在工业4.0热潮下,中国企业必须寻求技术升级,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 向制造强国迈进,这需要更加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据研究显示,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沿的国家,将在劳动力成本节约 方面获得最大收益,自动化生产的进一步普及将对工厂薪资的提升和制造工厂招聘难度日益加大所造成的成本竞争力下滑起到有力的环节作用。当然,机器人替代人 工后,劳动力素质、原有劳动力的释放与商业业态也将有所转型。

相对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必须积极地转型,才能在失去成本优势后,实现新的突破和增长,在竞争中保持一席之地。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中美制造业对比 中国制造如何重塑竞争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新闻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