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招聘官“闻味”识英才?(附漫画)

   日期:2010-01-24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施淑洪    浏览:163    评论:0    

贺信

  人才招聘要“闻味”?近日“阿里巴巴”正在全国展开大规模招聘,面试过程中专门设置了“闻味官”一职,评估应聘者的价值观与应聘岗位是否“对味”。

  “闻味官”甚至拥有一票否决权——招聘中即使HR和技术主管都满意,但只要“闻味官”觉得应聘者价值观与企业以及所应聘的岗位不相符,就不会招这个人。你怎么看这样的招人理念?你是否接受过类似的考量?

  合适比优秀更重要

  小满(文员)

  单位招聘要招什么样的人?要最优秀的!估计很多单位的人事经理会脱口而出这么说。

  的确,很多单位招聘就是这样操办的。要名牌大学的,在投来的简历中,还要从名牌大学中找名气最响的那所大学。名气最响的那所大学里,要挑成绩好的、奖学金拿得多的、当班干部的。他们潜意识中有个想法,跟买西瓜似的,只能买一个,那就挑最大最甜的那个。

  但招聘和买东西完全不一样。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好。进不了外企进国企,进不了国企进民企,很多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教育部门也提倡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结果,一些人去了本不想去的单位,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憋屈死了。

  有次去一家民企,人家的部门经理很热情地向我介绍刚来的小王。小王是博士,毕业于某名牌大学的管理专业,现在这家民企谋得一职,给这个没念过多少书的部门经理当助手。部门经理很热情地招呼我,同时向小王喊道:“给客人沏杯茶!”不一会儿,水递到我手上,小王的目光和我接触时,我突然发现他“目光哀怨”。等他走后,部门经理说,就业形势不好,单位乘机引进了一批人才。“平时想要都轮不到我们民企,最近一口气要了好几个博士”,但效果并不像部门经理设想的那么好,有些“叫不动,不合群,闷葫芦”。

  也有民企从“名企”挖了“名人”来,结果发现,来的“名人”水土不服。人家平时都是被别人求着办事的,到了民企,他得求着别人办事了,不适应。

  所以说,招聘和买东西不一样,和找对象倒有点像,般配很要紧。有的人适合当将,有的人适合当相,有的人适合当军师,有的人适合打前站,所以如果要招聘军师,就该招聘吴用一类的人,决不能找个李逵来。阿里巴巴的“闻味”也就是这样意思。已经有帅了,现在需要招兵买马,那么招来的兵应该是忠心耿耿的,帅指哪儿他打哪儿。如果对方是“帅才”,即使才华再出众,也不应该放在这个岗位。

  这样招聘,既对单位负责,也对应聘者负责。否则一山二虎,争来斗去,大家力气耗尽。

  如此“闻味”不尊重人

  华莅(咨询)

  据说,阿里巴巴在招募新职工的时候,创新地想出了一招:闻味!

  据说,执掌闻味的人,是公司的资深大佬,且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对招聘新职工有一票否决权,而且是建立在HR和技术主管都满意的基础上。

  也就是说,这位资深的“闻味官”,鼻子嗅一嗅,就可以推翻一般而言的公司招募职工的流程。也就是说,“闻味官”的鼻子要大于公司人才管理制度。

  我希望这是假新闻,尽管阿里巴巴到目前为止都是令人钦佩的公司。但公司成功了,公司资深官员的鼻子也格外不同了?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公司,因为自己成功了,就拿出鼻子来试天下慕名前去应聘的俊彦,多少有点不尊敬人。尽管,在就业的问题上,阿里巴巴处于买方强势的一面。

  当然,判断一个人是否敬业,是否有职业能力,的确很难。尤其是判断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青涩学生,更加不容易。他们好比一张白纸,除了学习成绩之外,没有任何从业记录,可以进行合格或者超乎寻常的判断。阿里巴巴想出了闻味知人这样的奇招,只有《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可以稍作相提并论了。

  想起蒲松龄曾经在他的小说里,说到一个瞎子可以凭着闻纸张燃烧的气味,就能得出写在纸上的文章好坏,从而判断秀才是否可以中举。现在阿里巴巴的资深人士自己出面担任“闻味官”的“知人鼻”,也有这样的神通?这比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还要令人吃惊,已是横跨了商业文化、宗教占卦和人体特异功能诸多领域。这样的“全面素质”,想说不罕见都难。

  一个成功的企业如此“全方位”成功,让人说什么好呢?

  返璞归真 回归传统

  瑞娥(编辑)

  近日“阿里巴巴”在全国展开大规模招聘,面试中专门设置了“闻味官”一职,评估应聘者的价值观与应聘岗位是否“对味”,“闻味官”对于录用与否拥有一票否决权。“对味”由此成了一个职场新名词。

  其实“闻味”鉴别应聘者,不是新生事物,反而是回归了传统。

  古人就常常通过观察眼前人的言行举止,判断他是不是传说中的“人才”。近代曾国藩、蒋介石也都喜欢“相面”识人,用自己的经验阅历“嗅”出人才。

  学历、年龄、履历甚至身高,作为招聘中的要素,已在我们的职场上流行了20多年。面试时通过巧问妙答去检测人才,一度也很时髦,不过娱乐性多于实用性。而实践证明,一个靠西方人力资源理论武装起来的人力资源师,往往不敌一个具有老辣眼光的职场老江湖。

  “打一场麻将,喝一回酒,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怎么样,能做什么事。”几年前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企业家严介和就这样说过。看来这套观测原理目前也被阿里巴巴运用了,今后肯定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闻味”的最大受害者,是那些教应聘者“演戏”的职场“老师”,他们的文章、书籍会逐渐受到冷落。

  也许通过传统的笔试、面试,有时也能选拔出优秀人才。不过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是不是就能为企业作贡献?这点很难说。徐庶的能力没得说,但是在曹营任职,他能起到正面作用吗?

  几年前刚下岗那阵子,我也曾饥不择食地四处应聘。面试时信誓旦旦:不嫌工资低,要与公司共存亡。不过进了“鸡肋”公司以后,老看招聘启事,一有机会就跳槽去更好的地方。直到有一次,面试我的老板和我谈了一刻钟,然后坦率地说:“你能胜任我们的岗位,不过肯定干不长。如果只是过渡,还是去别的公司吧……”

  职场流行“骑驴找马”,而大多数公司其实都只是求职者眼里的“驴”,而不是“马”。所以要建立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招聘过程中一定要有老江湖担纲“闻味”,这样才比较稳妥。

  不管怎么说,从唯学历、资历,到“闻味”“相面”,是返璞归真,值得一试。

  职场“闻香识美人”

  哈尼(职员)

  无论是校园,还是职场,纺锤理论都同样适用——两头的优等生和劣等生永远只占少数,让人说不出太多好、也说不出太多不好的中等生才是大多数。既然出类拔萃的杰出员工很少,其他人的能力都大差不差,那么至少要挑选出价值观和企业最吻合的。

  这个观点,我是从阿里巴巴的企业传记《阿里巴巴神话:马云的美丽新世界》里看到的,当下便心悦诚服,觉得马云是个神人——当别人还在做脑筋急转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Windows95低版本时,他已经用很玄妙的方式,操作起Vista来了。

  价值观,听上去是个很缥缈的名词,其实决定了一个人行为举止,决定其工作态度,也决定其工作绩效,甚至,决定其是否能与企业荣辱与共。马云的阿里巴巴也曾经历过生死考验,最艰难的时刻,只剩下几个人坚定追随。他们在杭州一处只有床垫的毛坯房里打通铺,昼伏夜出,摆弄数十台当时还挺稀奇的电脑,净做些被外人看来“神神叨叨”不靠谱的事情,以至于被邻居报警,担心他们在做黑网吧的非法营生。然而最终,正是这几个价值观人生观相同的兄弟姐妹跨过坎坷,干出了一番大事业。马云说,他激励人心的不是宝马车、花园洋房、股票期权,而是共同的价值观!

  现在,阿里巴巴体量庞大,有几千名员工,企业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存在被稀释和异化的危险。80%员工认为,阿里巴巴的潜在危机正是文化的稀释,一定要把“贴在墙上”的价值观,真正“放进每个人的口袋”。马云也提出,“不解决文化的传承,阿里巴巴就不可能成为102年的伟大企业”。这更加证明了,价值观一词在阿里巴巴的视野中,具有怎样的关键地位。

  我以为,阿里巴巴的举动,应该给其他企业家和人事经理一点启发:价值观就像是穿在珍珠项链里的那根线,和珍珠相比,它并不值钱,然而,没有线,珍珠便会滚落得满地皆是。所以,职场也需要“闻香识美人”,考察一下员工的“气场”与企业的氛围是否吻合。

  时间才是“闻味师”

  沈洁(文员)

  曾几何时,“企业文化”“职业性格”这些舶来词,被莘莘学子求职时广泛引用。

  于是,我们被告知:销售需要灵活变通,而财务要求成熟稳重。

  于是,我们讨论美企的锐意进取、欧企的步步为营、日企的等级森严。

  于是对我们职业精神的恭维也变成了“你很适合这个岗位”“你有XX企业的气质”——例如,很多人向往的宝洁公司,似乎比较偏向于那些“光芒四射”的强势人才;虽也标榜专业不限、英雄不问出处,但更青睐“有海外交流经验,在学生组织担任核心岗位,富于领导能力”的学生;面试官更会以咄咄逼人的姿态,进行经典“八大问”,探一探你能否在轮番轰炸下仍然保持口齿灵敏,逻辑清晰……

  如果说面试是一场试“眼缘”的相亲舞会,那么入职后的工作才是婚姻的万里长征。有时候,面试时的“惊鸿一瞥”,带来的未必是日后的“情投意合”。

  朋友小芸,在校时是学生干部、党员,性格沉稳,谈吐得当。初到事业单位时,亲友都觉得再合适不过,领导也相当看好。谁知不到两个月,她就开始大吐苦水,萌生退意:“进的是工会,等于是组织上为了照顾退伍军人而专设的一个养老地方,和父亲辈的同事没有共同语言,往往是不到下午2时就开始打牌,4时就匆匆下班,办事效率低……我真觉得浪费青春。”

  同样的,刚开始或许并不为“闻香师”所垂青,日后却有可能笨鸟先飞。

  如果仅仅以貌取人,是绝想不到憨厚的小强,能在姹紫嫣红的奢侈品公司大放异彩。虽然,他的外形气质和“时尚典雅”的公司不怎么吻合,但是他却依靠“三大法宝”打开局面——

  刚开始,干活多靠“体力”:世人只看到时尚大片的光鲜,却看不到疏通各方的鸡零狗碎。用不着提点,小强自会帮美女扛下诸如搬运拍摄道具这样的“脏活”。

  步上正轨后,显示超凡“精力”:事先做足功课,在策划会上以男士眼光对品牌定位提出不同看法,平日作为“护花使者”,多给美女们跑腿。

  最后,把握机会凸显“实力”:为拓宽营销渠道,他不怕辛苦,在各大商圈辗转奔波,一举拿下销售冠军。

  正如小强的上司刘总监所说:“企业文化并不是大而无当,或一成不变的,也需要不同的性格作为互补。”或许没有不同音符的高低起伏,职场的交响曲也不会这么扣人心弦了吧!

  是被工作磨去了棱角“香消玉殒”,还是自我调试后“越醇越香”?或许,时间才是最好的“闻味师”。

  本版整理 施淑洪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招聘官“闻味”识英才?(附漫画)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