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百度们“紧急迫降”式裁员伤害了谁?

   日期:2011-06-23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0    作者:庞亚辉    浏览:146    评论:0    
核心提示:综观整个裁员过程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百度处理危机较为明显的几个败笔:   

  裁员,百度祭屠刀

  又是一个突然裁员的例子。身为2005央视年度最佳雇主的百度,却在其周年庆典大会前夕,祭出“裁员的屠刀”:7月10日下午两点,百度企业软件事业部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所有员工被全部召集到各地的会议室中,几分钟后,他们被告之整个部门撤消,自己已经不再是百度的一员了。“没人给出解释”、“事先都完全不知情”。当这些员工们还没从惊讶的情绪中反应过来,他们已经被告知公司邮箱账号将会被注销,而且在下班前必须离开公司,所有交接手续在三个小时内必须办完。

  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度裁员事件并没有因为百度的果敢、决绝、迅速而达到其预期的安全过渡,反而在社会上尤其IT界掀起轩然大波,各类媒体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被裁的员工也通过博客、播客等形式或上传录音或发表日志记录着自己的主张和事件的进展。作为竞争对手,搜狐公司的“力挺”更使得百度裁员事件火上浇油。而此刻的百度高层,却避实就虚,与搜狐打起了“口水仗”,企图借此转移人们的视线。

  对于裁员,舆论的焦点则主要集中在百度为什么裁员,裁员的目的是什么,整个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这种突然裁员及补充办法是否合理合法,百度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企业软件事业部究竟在百度公司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等。

  百度此次裁员因为方法的失当和对问题的估计不足,已经对其自身形象和品牌美誉度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这种伤害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着。

  百度败笔

  作为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技术为先导的公司,百度一向标榜同时也被公众认为是最人性化和具有关怀性的公司,并由此获得了央视的“2005年度最佳雇主”美誉。然而百度光环加身还不到一年,却因为此次裁员风波被击得粉碎。

  综观整个裁员过程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笔者以为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体现了百度处理危机较为明显的几个败笔:

  首先,裁员方式失当。很明显,百度是一个以IT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公司,也许是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需要,百度采取了一个较为极端裁员的手段,试图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问题解决。但是,百度却忽略了一个前提,即这种裁员是否合规、合法?我们都知道,国家劳动法规定企业裁员或者辞退员工应该提前一个月告之并给予相应的补偿,而且如果企业有工会的,还必须获得工会的批准,同时即使裁员,也应该从行政、司机等外聘人员或者临时工开始。即使补偿标准,也必须获得劳资双方的认可。同时,作为一家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之一,百度更应该清楚,在当前信息和传媒如此发达的社会,危机一旦发生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

  其次,没有与员工做很好的沟通。这里的员工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被裁员工,另一方面是其他部门的员工。对于前者,卓跃咨询以为至少百度在实施裁员前应该给予一定的暗示或者沟通,希望能够获得被裁员工的理解,同时也有必要就被裁员工的去向给予建议或者辅导,比如其他部门是否还有职位空缺可以供被裁员工考虑?是否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和辅导?如果将来百度有岗位空缺,则会优先考虑这些被裁人员等等。如果百度做了这些工作,至少对被裁人员而言,能够得到一些慰藉并产生对公司此举某种程度的理解,那么对抗性就会弱一些。不少被裁员工也表示,如果企业遇到困难需要辞退部分员工,至少应该提前通知,就这样来个“突然袭击”让人心寒。部分被裁员工正在自发组织起来,联合请律师准备起诉百度。

  此刻,百度还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与其他员工的沟通,让现有员工了解事件的真相和进展,告之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不使他们产生对工作的灰心和对公司的信心的动摇。

  第三,与公众和竞争对手的沟通。当危机来临时,坦诚、迅速、真实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百度却做得并不及格。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百度并没有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即为什么裁员,如何裁员的?而是任由媒体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挖掘各类带有主观揣测的信息。

  不仅如此,百度还采取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战术,与搜狐打起了“口水仗”,认为搜狐“在背后搞鬼”。殊不知,这正好中了搜狐的下怀!作为竞争对手,就是要时刻寻找对方的破绽和漏洞,抓住时机进行反击。显然,搜狐在自己的网站上将百度裁员信息汇总、置顶甚至开博客都无可厚非,只要信息来源和渠道真实合法。反而是百度应该自问,在决定裁员的时候,是否对可能产生的问题作了充分的评估和演练?比如员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媒体会如何看待,竞争对手可能的动作,投资者会持什么样的心理?显然百度没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才步步被动,使品牌形象受损。同时,在裁员的关键节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百度数位高管向搜狐口诛笔伐,却似乎对裁员事件置若罔闻,不予理睬,没有体现出对被裁员工的关怀和尊重。

  百度们应有的危机管理之道

  百度裁员风波还没有结束,但不管如何,百度“紧急迫降”的裁员是失当的,这种急风暴雨式的裁员无论对百度品牌还是被裁员工的信心都是巨大的伤害,是一个“双输”的结局。而这种裁员方式,我们知道百度不是第一个,比如前面有联想、西门子中国等公司,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即百度们该如何实施裁员以确保“软着陆”?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危机包含了劳资关系危机、接班人危机、企业高管人事危机、企业人才危机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产生危机都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伤害,包括有形的生产和销售危害,无形的品牌信誉危害和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挫伤等。卓跃咨询以为,百度们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修炼,以预防和应对危机的考验:

  第一,企业需要从内部制度上着手,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机制。这里的危机管理机制则包括的危机事件的避免,危机的应对和危机危害的评估,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必要的演练和模拟等措施。相信,如果百度等公司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实施的话,也许不会采取这种裁员方式,或者至少在实施后能够从容应对危机,不至于过于被动。

  从整个百度“裁员事件”不难看出,对裁员缺乏有效的沟通,以及对裁员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估计不足导致百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百度员工对于企业忠诚度的降低,美誉度则因为遭到法律界和媒体界的质疑“违规行为”而降低,显然百度文化的光环在逐步的褪色。

  第二,建立危机恢复管理系统,能够使企业快速地从危机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事实上,企业的危机反应管理系统的强弱直接导致危机是否蔓延,是否能够将危机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危机的恢复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使企业很快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寻找机会,“转危(危险)为机(机会)”,把坏事变成好事。

  第三,裁员如何与战略性转型有机地结合。我们知道,百度整体裁撤企业软件事业部,是基于其战略转型之目的(启动百度空间,正式进军博客领域)而主动采取的一个措施,这在裁员后的第三天百度世界大会上得以验证。但是,正式由于三天前裁员的“不得法”,使得百度的战略转型新闻发布反而被大大的冲淡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太多注意。

  企业是逐利性的,在经营活动中根据自身业绩的优劣进行包括人员的增减裁撤在内的调整手段,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裁员同样需要策略,而不能够蛮干。其实,百度完全可以将这次战略转型和裁员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大可不必遮遮掩掩。也许采取“高调转型+低调裁员”的方式进行宣布,并在会上给予必要的解释为什么要裁员,希望能够获得员工的理解,并给予必要的补偿等补救措施,也许反而能够获得员工和公众的理解。这没有什么可躲闪的,如果百度CEO李彦宏能够直接面对问题并直接出面恳请被裁员工的谅解的话,反而会获得舆论的同情和尊重,那么百度裁员也许就变成了裁员史上的佳话了。但是,百度采取“非常规”的做法——瞬间将员工扫地出门。显然此种做法有一种对员工不信任和恩断义绝的成分在里面,与最佳雇主的形象背道而驰,进而激化了危机的爆发。

  百度们所采取“紧急迫降”的方式进行裁员并非上策。当产生危机的时候,对于管理者而言,躲闪和逃避于事无补,唯一要做的就是遵循危机管理的原则采取积极、正确的方法去理性应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平稳渡过危机,实现“软着陆”。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百度们“紧急迫降”式裁员伤害了谁?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