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人才争夺战正在硅谷激烈展开,从谷歌(Google)之类的大型集团,到最小规模的初创企业,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挖掘最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股风气还刮到了世界各地的就业市场,从伦敦到班加罗尔都受到了影响。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加州的大公司纷纷提高了薪酬和奖金,以防有经验的老员工“叛敌”;毕业不久的初级工程师的薪酬去年上涨了30%至50%.
微软(Microsoft) 4月宣布给9万名员工加工资。谷歌(Google)则于去年底加薪10%,旨在防止人才流失到Facebook等其他硅谷公司。
“竞争无比激烈,最优秀的人才经常引起多家公司的争夺。”Accel Partners的一名投资者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表示。他负责为Accel Partners所投资的公司招聘人手。“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者面谈,我每周要为我们所投资的公司面试10位年轻的技术人员、高管和潜在的领导者。”
布雷耶表示,需求量最大的是产品设计师,他们甚至比后台电脑程序员更抢手。由于众多新企业致力于开发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如社交网络和移动应用程序,设计便捷好用、具有吸引力的界面的技能十分吃香。“设计师以及在苹果(Apple)之类的公司工作过的人格外紧缺。”
数据科学家也颇为吃香。这些人专门捣鼓数据,他们测试消费者是更愿意接受绿色按钮还是红色按钮、或像素是20还是10的图像,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产品设计师。对于注重吸引用户点击、以向投资者展示业绩增长的企业来说,数据科学家所提供的信息至关重要。
这股潮流向欧洲扩散的速度较为缓慢,以致出现了一种几十年未遇的情况:有些人认为在伦敦招聘开发员比较“便宜”。与此同时,风险资本家发现硅谷的投资气氛有些过热,有关第二轮泡沫正在形成的说法日益升温,这给投资欧洲带来了提振。
“在旧金山招聘十分昂贵,这是我们把开发团队留在伦敦的原因之一。”Skimlinks首席执行官艾丽西亚-纳瓦罗(Alicia Navarro)表示。该公司是一家网络营销技术提供商,总部设在伦敦和硅谷两地。
“就算是在伦敦也不容易,你得与能够提供双倍工资的银行竞争,不过总好过旧金山。”
瑞典商业智能公司Qliktech于2002年将总部迁往美国,并于去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该公司把开发团队留在了瑞典南部一个叫做Lund的大学城,在这里,员工会比较稳定。
Qliktech销售总监安东尼-戴顿(Anthony Deighton)表示:“身处瑞典并取得成功对我们有益。许多员工在那里已经工作了10年。在硅谷你找不到在一家公司一干就是10年的工程师,那是不可能的。雇用一位开发员的成本并不在于他们的薪水,而是必须重新雇用和重新培训他们。”
招聘人员指出,欧洲对IT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上升。IT服务公司Logica在欧洲许多地方都设有办公室,该公司今年计划招聘的毕业生人数从去年的2500名扩大到4000名,其中大约1000人将在法国招聘。
科技人才招聘网站The IT Jobs Board的董事总经理亚历克斯-法雷尔(Alex Farrell)表示,她最近接到德国一家公司的电话,要招1000名咨询师。“在我从事IT招聘的15年里,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在英国,法雷尔表示,IT Jobs Board上的招聘广告数目在过去一年里增加了16%.移动设备编程、云计算、电子商务应用设计、银行业务技术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更是近乎翻番。
亚洲尤其是印度的人才争夺战也趋于白热化。根据印度IT业游说团体——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的数据,每年的员工流失率如今达到了17%左右,而以往一般在10%至12%之间。
为应对这股趋势,印度IT公司在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信息系统技术公司(Infosys)和威普罗(Wipro)等大型IT服务公司的帮助下,抢先在学生中间进行招聘。
科技公司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合伙人哈吉-泰加尔(Harj Taggar)表示,在硅谷同样如此。一些初创企业正在拉拢尚未毕业的大学生,而这种策略在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就曾用过。
他讲起当年贝宝(PayPal)的员工如何在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计算机实验室周围盘桓,和学生交谈,培养他们对这家公司的兴趣。泰加尔表示,如今这种情节再度上演,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因为更多由更年轻的人创办的新企业都获得了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