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工作招聘旺季,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是如何吸引员工,留住员工,依然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话题,人才流失是每个公司都不愿看到的局面。如何费心思留住员工,国外有些企业做得很好。
终身雇佣制
“日本公司留住人才的方法,最有名的就是终身雇佣制,即便由于其固有的弊端,现在终身雇佣制有所松动。”由在日华侨创办的已有66年历史的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介绍。
日本员工如同武士讲究重义轻生、不事二主那样,经常跳槽的员工,被认为缺乏“忠”,不受欢迎。同理,日本大公司要裁员,也并非一脚踢开。2012年夏普在日本国内裁员2000人,但并非强制裁员,而是公开征集自愿裁员者,结果有3000多人主动报名,这是由于提前退休者可以获得更优厚的退休金,公司还会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与日本终身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德国企业。在德国铁路公司从事旅游方面业务的杨先生告诉本报记者,“维系我和公司的强力纽带就是同公司的终身合同。”在德国大公司,一般员工刚开始会得到一份1~3年的合同,做到中层管理,公司会提供一份终身制合同。
终身制合同也让企业辞掉员工更加不易,因为需要赔偿员工1~2年的工资,但同时,也降低了员工流失的风险。“按照合同规定,如果辞掉工作至少一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这样一来,多年积累的资源和关系在新工作岗位上则完全用不上,要重新开始。”杨先生说。
住与行有补贴
美国公司通常会有搬迁补贴,至少有数千美元(1美元约合6.20元人民币),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拖家带口跨越整个北美大陆。如果新雇员初来乍到找不到住处,一些大公司会提供宿舍。
日本也有类似公司宿舍,虽然房租要交,但相当便宜。日本京瓷公司提供给职工的单身宿舍,每个月房租只有5000日元(100日元约合6.02元人民币)。
在日本,不少人从七八十公里之外乘坐电车到东京上班,因此公司都会为员工补贴昂贵的交通费用。交通方面更愿出血本的当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专机接送。加拿大近年以矿业立国,许多矿山作业地气候恶劣、人烟罕至,符合条件的员工仍很难下决心举家迁往荒凉的矿业点。
鉴于此,许多矿业公司不惜包租小型商务飞机,每周一早晨将住在温哥华、卡尔加里等大城市的员工送去矿业点工作,周五下午再用专机送回家。有幸享受这种“专机待遇”的不仅限于高管、高工,许多普通技工也有机会成为“专机打工族”。
在澳大利亚,西澳洲和昆士兰州的矿业公司也推出这样的福利,甚至还提供往来于矿区与员工及家属所在城市之间的机票。
如果这样也不能解决交通不便的难题,公司便花费更大的心思——自建职工宿舍。因为在西澳矿区建职工住宿区并不容易,要求高,审批时间长,而且矿区都在偏远的地区,运送建材成本非常高。公司的苦心可见一斑。
诱人薪水
日本公司留住员工,提高待遇不可忽视。首当其冲的便是加薪,每到年底,日本大公司会分红,效益好的公司发出相当于半年工资的红包也不稀奇。
与日本不同,美国人根本没有“从一而终”的意识。“干一行爱一行”也不符合美国人的个性。据统计,美国人一生中平均要换7种职业。所以为了留住人才,美国公司纷纷推出了“超级福利”。
美国公司为留住员工,会发放“签约奖金”。因为精英总有不少公司抢着要,只要这些精英愿意签约,就能领到数目可观的奖金。不仅如此,高科技初创公司一般还发给雇员股权认购权,公司一旦上市,雇员手里的股票便价值连城。
德国各城市发展相对均衡,因此各行业、岗位工资标准相对明确、固定,当然也厚道、合理。尤其在大企业里,还有工会通过谈判甚至罢工等手段,替员工争取涨薪。
较正规的加拿大企业一般每隔几年要上调薪资。加拿大国有企业里,由于工会和行业协会强势,即便企业效益不佳,管理方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满足员工要求。当然,这样不断上调薪资会拖累整个经济,并引发各界不满。而非国有企业中,只有那些业绩好、前景乐观的企业,才能在年度福利上更慷慨。
免费培训
在日本,大公司无一例外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很多大公司建有一处甚至多处培训基地,员工不仅从中学到知识技能,和同事交流经验,更能感受到公司对自己员工的关心。
日本佳丽宝公司的培训基地称为“佳丽宝化妆品教育中心”,位于风景优美的横滨市中区山手町的一座小山上,教育中心内树木参天,花草葱郁。食堂之外,宿舍楼内还设有50多平米的和式榻榻米大客厅,供员工在食堂就餐后在此把酒言欢。宿舍不仅有淋浴和浴盆,还另设有大浴室和中浴室,员工可以一起泡澡……宿舍楼的设计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集体交流的机会,注重培养集体意识。
佳丽宝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佳丽宝教育中心主任川嘉宣说,企业价值的源泉是员工每个人的力量,因此即便培训费用很高,公司也愿意为那些希望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的员工提供支持。
在美国,很多公司也为这样的培训埋单。美国大多数技术性职业需要执业执照,比如地产经纪、眼镜配镜师、投资咨询人等,要维持执照的有效性,就必须每年参加一定小时培训。
另外,美国许多大学都允许雇员在本校免费上课,他们和配偶及子女也可以免费在本校读学位。全美有几个涵括500多所院校的学费交换项目,参加的院校提供有限名额,允许成员院校的雇员和子女去免费读书。
弹性工作制
英国英格兰东北部一家被称为“我爱网站”的市场营销公司,原来设在英国第二大城市曼彻斯特,公司老板弗兰克•芬坦后来将公司搬到西约克郡的赫布登布里奇小镇。这让30岁以下、喜欢大城市生活方式的员工困苦不已,招收新员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芬坦决定采用弹性工作制。
“如果所有员工都在办公室上班,容易分散精力,互相受影响。”芬坦表示,弹性工作帮助他的公司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同时还降低了成本,去年他的公司收入增长了17%。
如果前一天夜里下了大雪,很多英国的公司员工就会收到老板的短信:“第二天可以晚些来。”据悉,英国BBC电视台就有大量职员可以在家工作。
英国是最早实施弹性工作制的西方国家之一,西方国家在就业领域里已将此作为福利制度。任何人都可以向自己的雇主申请弹性工作,职工在向老板递交弹性工作申请后的14个工作日里将得到答复。
在美国,一些公司也鼓励雇员提高自己,愿意让边工边读的雇员弹性上班。许多政府机关甚至早就允许一部分不需要坐班的雇员可以早来早走,避开交通高峰。这对有孩子的雇员尤其有吸引力,因为美国中小学下午放学多在3点左右,早上7点上班,下午正好来得及接孩子。
人文关怀
在法国,不少公司很人性化,主动要求员工在上班时打个盹,甚至专门为员工开辟“瞌睡吧”、“打盹服务区”等。姜德春表示,日本有些公司也采取了类似做法。
在西人公司中,人文关怀十分重要。甄崇富是澳大利亚四大银行之一的西太银行的首批银行经理,“作为管理者,我每天早上要花半小时与员工聊天,问候员工上周末过得如何、谁煮的饭菜、昨晚看的什么节目、孩子的学生成绩如何等生活琐事。”甄崇富非常清楚,如果不与员工聊天,员工会认为不受重视,心生跳槽念头。
像普华永道、毕马威这样的跨国公司,留住人才很重要的措施是为每位员工建立事业发展规划,在毕马威工作了3年多已成为高级税务顾问的石玮琦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公司有非常清晰的个人事业发展规划,所以我能够很清楚知道自己未来可以达到的位置”。
在加拿大,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24小时有人监护,但加拿大幼儿园不发达,小学虽然免费,但每天下午两点半就放学,加拿大一些企业,便允许员工携带学龄前子女上班,并专设“幼儿室”照管。
多元化的美国公司在人文关怀方面更是五花八门,自设小型诊所,免费检查身体、打预防针和治疗小病。许多公司还利用团购的优势,和电信公司、停车场等达成协议,给雇员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