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招聘先验“出身”,歧视还是做秀

   日期:2007-10-25     来源:www.hroot.com    浏览:149    评论:0    
核心提示:今天在人才市场上孤立无援的求职者也许就是明天的客户、合作伙伴、消费者,今天企业歧视他,明天他再也不会信任你。如果说名校与

  引子:“非中大、华工、暨大的学生不得入内!”近日,一知名大型民营企业在广州举行大型招聘会期间专设“入场资格审核区”,非名牌大学毕业生连入门资格都没有。该公司的一位资格审核官表示,只接待全国排名前20名的高校学生,广州本地则主要接受华工、中大和暨大的学生。那么,该企业的做法是无可厚非还是一种就业歧视?抑或只是为了“做秀”?

  观点1:就业歧视新“血统论”

  名校并非产生人才的必要条件

  刘宇(应届毕业生):这家民企在招聘中自缢式地设置各种愚昧的障碍,人才观狭隘甚至扭曲,说穿了与“血统歧视论”没什么两样。不能否认,名牌学校产生人才的概率会大一些。但是,名牌学校并非产生人才的必要条件,谁能保证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水平就一定高?正如广东商学院的那位同学质疑的那样,“连面试的机会也不给我,怎么知道我的水平?”现在的高校综合排名尚有很大争议,各高校的办学时间、目标、特色以及课程选择都各有区别,师资力量、在校学生等也各有不同,从任何一个角度都不能平等、合理地评价一所大学。不知道这家企业所说的全国排名前20名的高校是按照什么标准排出来的?一个人才评价体系如此不健全的企业,实在让人找不到自己应该进去发展的理由。

  盲从“名牌”暴露企业用人弊端

  许慧(外企职员):比尔·盖茨和李嘉诚,这两位IT界和商界的巨头,已经以他们无可辩驳的成功事实证明了,学历不能代表能力。而优秀的企业一般是招取最合适企业发展的而非“最优秀”的人才。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他的工作能力、态度和职业操守等,而非他是否毕业于所谓的名校。可以看出,该公司缺乏一套严谨、科学的人才评估体制,只能盲从于“名牌”,所以不能保证最大程度选择到合适的人才。像该公司这样选才标准表象化,非“名校”学生拒进,让求职者失去公平竞争机会的同时,只会阻碍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甚至会埋没人才。而企业自身也可能因为“用人不当”,有从“明星企业”沦为“流星企业”之隐忧。

  今天在人才市场上孤立无援的求职者也许就是明天的客户、合作伙伴、消费者,今天企业歧视他,明天他再也不会信任你。

  观点2:市场行为,无可厚非

  名校毕业生专业素养确占优势

  车玉铸(外企主管):多年前我考上的是省属普通高校,与我们一墙之隔的便是中国科技大学。在与科大的同学交往之中发现,他们不仅在课程设置上比我们合理,师资力量也明显雄厚得多,经过四年学习之后,科大的同学在专业素养上也确实表现出了优势。

  如果说名校与非名校没有区别,那么本科与专科也会没有区别,专科与高中毕业也就没有区别,依此类推,会得出名校毕业生与文盲也没有什么区别的荒谬结论。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综合素质、潜力、学识普遍高于普通大学。大多数外企总是到固定的几所高校招聘,非名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被大公司拒之门外。外企青睐名校毕业生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他们认为名牌高校占据着生源优势、汇集着较多的学生精英;二是名校毕业生进入公司后普遍表现优异,这会给他们的师弟师妹树立良好的口碑。当然,我并不是说非名牌的大学生就绝对不如名校毕业生,非名牌的大学生虽然起点低一点,可只要你真正有能力,超越名校毕业生也不是不可能的。

  企业和个人同样面临竞争压力

  高工(民企高级工程师):我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工作了14年。在我看来,我们没有必要为招聘企业的举动大动肝火了。理由有四:(1)每个招聘企业都有自己的人力资源策略,尤其是那些大型的企业。它们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招聘各个级别的人力资源。这次招聘会可能只是为了招聘中低层管理级人员的。(2)目前,中国名牌大学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团队协作精神和其它素质也参差不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自己和招聘企业有较高的期望,但招聘企业也会综合地考察他们素质。总之,他们一样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3)这些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不具备良好教学条件的学校大量出现,也成批地培养出大学生。他们中确实有很多具备良好的素质,尤其是敬业精神更是值得名牌大学的学生学习。即使这样,从招聘企业以前对他们的使用结果来看,那些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高些。(4)目前,社会上还有很多其它的招聘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和在社会上的位置才是明智的。

  应聘者应以平和之心接受挑战

  继勇(公务员):用人单位根据应聘者所毕业大学名气的大小来决定是否有入场应聘资格,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我认为很正常。每个企业都有用人的标准和自主权,不管其后果是好是坏,都得由企业自身来承担。因此,没有必要对企业的这种方式说三道四。

  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名牌大学的可信度更让用人单位放心。而且,企业用人看重名校背景,会刺激各大学提高办学质量,争创名校。既然是市场选择,大学生就更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未来职场的挑战。

  观点3:宣传做秀,缺乏远瞻

  既有“意中人”为何“绣楼抛绣球”?

  高俊玲(高级职业顾问):过去,有国外公司为防止学生自恃有才屡屡跳槽,就曾打出过“北大清华学生免谈”的规定。而如今这家民营企业如此独钟情于名校毕业生,我想也自有其道理,然而他们的这种做法却值得商榷。在招聘会上公然“歧视”非名校的学生,在深深刺伤这些学生的自尊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将来发展树立了众多的“敌对势力”,从这一点上来看,这家民企的做法显然得不偿失。如果这家民营企业钟情名校毕业生,上名校去直接招聘的选择更可行,这样就不会得罪“非名校学生”,而他们明明有了意中人,却偏偏还玩“绣楼抛绣球”的把戏,我看最终被“耍”的只能是企业自己。

  哗众取宠,谁伤得更重?

  王凯(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很明显,该企业是在“做秀”,原本单纯的招聘活动变质为用意深远的商业做秀。利用招聘兼收不用投入地宣传自己之利,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招聘规则你可以定,但市场规则和人心公理谁也不能违背。现在的企业都很注重树立公众形象,招聘做秀的初衷不也是想传播企业声名、树立公司正在成长的态势吗?而今天在人才市场上孤立无援的求职者也许就是明天的客户、合作伙伴、消费者,今天企业歧视他,明天他再也不会信任你。一个求职者从一次招聘做秀行为中损失的只是一个工作机会,一个企业在千万个人心中失掉的却是诚信。从长远来看,谁伤得更重?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招聘先验“出身”,歧视还是做秀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