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陈思堂:向非营利组织学习领导力

   日期:2008-11-24     来源:新浪财经    浏览:187    评论:0    
核心提示:2008年11月1日,第三届彼得·德鲁克高层管理论坛在杭州召开。图为世界宣明会中国办事处总干事陈思堂。2008年11月1日,第三届彼得

  2008年11月1日,第三届彼得·德鲁克高层管理论坛在杭州召开。以下为世界宣明会中国办事处总干事陈思堂的讲话。

  陈思堂:

  大家好,我的普通话讲的不太好,所以希望大家有一个忍耐,今天分享的题目其实没有多少可以供大家学习的,讲MPO这个课题,在企业界工作,对非营利工作的接触机会不多,今天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MPO工作管理上的案例,让大家在社会责任里头有多一些的思考。

  德鲁克先生讲过,经营一个MPO必须具备这四个条件:要有长期的计划,这个计划在昨天Dr. joseph Maciariello用很长时间讲了mission是什么,一机构要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营销的计划,它的资源来自什么地方,人力资源又怎么样,基金又怎么样,我今天讲话从这四个方面跟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宣明会,我工作的地方,不同方面管理上的经验吧。我相信很多方面跟企业的分别不太大,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会放更多的时间,跟人力资源管理有比较大的分别,这是今天的大纲。

  简单介绍一下今天下午的背景,我是在香港做医生,当中去英国培训、生活、学习,做了18年医生以后加入了世界宣明会,宣明会在香港主要是筹款,对市场营销方面做多一些工作,在国内我们的工作就是开展服务,德鲁克在关于MPO管理的这本书里面讲过,对自己的使命有一个清楚计划过程。

  首先自己MPO内部发起人和继续的人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在我们面对四周有什么机遇,有什么需要,这个机构希望做出的东西很好,但是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另外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源,所以我从这四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宣明会的背景。

  讲讲世界的需要,自从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在初期有两个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起了很大的挑战,大战以后世界上贫穷的人很多,很多国家都要重新建造,现在过了五、六十年,贫穷问题还是困扰全世界,今天绝对贫穷的人数还是很多的,贫穷差距也是历史最大的,每天很多的儿童面对各种各样原因的死亡,正是这样的环境有一个宣明会出现,1950年在刚刚完了世界大战以后在韩国成立,成立宣明会的人他们定了机构的使命是这样的,效法耶稣基督教信仰的精神,推动他们的社区有一个发展,不只是输血给他们,而是推动他们自己去造血。

  解释一下,世界宣明会有一个宗教的背景,基督教的背景,但是它的工作不是炫耀,它的工作是服务贫穷人,德鲁克事实上个人也是一个基督徒,他的工作是做管理的,他是用基督徒价值观来做这个工作。宣明会发起人也是一样,不是传教,也不是建立教会,而是去全世界最穷的地方、有需要的地方服务贫穷人,帮助社区发展。他们的工作不是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可以买东西吃,因为这样子只是解决问题表面,他们吃完了,你给他了,他们还是要吃,这个机构是针对发展的,不是施舍,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儿童的需要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有没有竞争力呢?机构在过去差不多60年怎么样的发展我简单介绍一下。

  今天这个机构主要做救援和发展的工作,救援就是在有紧急的情况,好像天灾、战争以后,很多人没有吃、没有住的地方,有需要的时候就帮助他们,扶贫发展就是在一些贫穷的社区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改善自己社区的资源,最终目的他们不再需要依赖外面的帮助,自己可以站起来,这是宣明会的目的。  

  香港宣明会最早是1963年,当时香港有一个很大的风灾,很多的家庭都失去了家庭,于是宣明会就来做这个工作,现在宣明会不需要做很多救人的工作,香港有很多的机构,香港特区政府也在做这些东西,香港宣明会主要在做什么呢?主要为全球其它发展中国家筹款,去教育香港市民、去关心、去帮忙。

  宣明会在中国的工作是在1988年开始,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中国来,在不同的省份开展了一些社区发展的工作,一个慈善团体,一个MPO,收入来源是无偿捐助,这样的机构可以发展到怎样的地步呢?我们问这个问题,这里一些社区,在过去58年这个组织怎么发展的?在开始亚洲有几个国家开展工作,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九零年代不断增加,去年在全球有98个国家有宣明会的先例、有宣明会的工作,每个地方宣明会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量用当地的人来负责策划和推行当地的工作,我们的工作从儿童为中心,现在我们帮助的儿童有三百多万,每年的经费由过去几百万美元到去年是22亿美元,在过去的MPO来讲这是比较大的。

  在这些变化里面我们观察,全球不但是宣明会,还有很多其它的慈善机构在扩大,在全球一体化以前,MPO就已经非常国际化,在五大洲不同的国家里头工作,增长是怎样的呢?这里我看一下98个国家宣明会的发展,我们看到这个数据是显示平稳发展的,中间有几个比较严重的事情,比方说经济的波浪,98年有东南亚金融风暴,另外还有很多其它的经济打击,但是其中又观察MPO的收入,没有看出明显的影响,当然这不是每个MPO都是这样,是因为这个国际性的伙伴关系,让这个机构能够经得起风浪,这一趟全球金融危机使经济受到打击,那是不是MPO又受到影响,这就不知道了。

  MPO的挑战有很多,不像企业有产品,服务一定需要的,怎样跟捐助的人保持关系,让他继续支持你的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人家捐钱以后,你怎样把钱运用好,怎样有一个好的交代,这是一个挑战,另外的挑战就是怎样建立一个团队,在不同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把这个工作推行,你要有一个报告让人家知道你的工作情况怎样。

  在这个过程里头,你怎样把这个资源用得最好,保持非常好的效率,这是另外一个挑战,我下面从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marketing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大点,第一我们是从民间筹款的,另外援助的钱来源是政府,还有联合国体系里头有一些货款,但是世界宣明会主要是从民间去筹款,不是政府来的钱,宣明会的营销其中另外一个重点就是以人为本,我们针对每个捐助点建立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帮助的孩子跟他们建立关系,建立关系是我们营销的中心,我们希望在这个捐助的过程里头让捐助者的生命,受助者的生命有改变,我们工作人员的生命在这个过程里头有一个改变,有一个革新,所以关系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沟通都是通过影像信息,更重要的我们提倡捐助人代表可以到项目点看孩子的生命有什么改变,有什么挑战,他们积极来体验一下什么是贫穷,贫穷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了他们的捐助,他们的生活有怎样的改变。

  所以长期保持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每一趟筹款都要成本,所以你每年去筹款,你的成本非常高的,现在我们这个做的主要就是建立长期的关系,捐助人每个月给一个不多的数目,现在在香港大概是200块,但是平均来讲一个捐助人三年、四年都不会改变捐助,这对我们成本控制非常重要,另外援助人跟孩子有定期通信,我们有报告,他们也可以去住的地方探访,去非洲、亚洲,来国内,好几个地方去探访他们。  

  很多捐助人我们希望他成为我们的志愿者,96年参加的时候,我开始负责香港宣明会以及中国宣明会的中国,这是到现在筹款方面的数据,开始的时候只有几千万,这是港元,图表有几个观察,有一些年度突然高了很多,这是有大型灾难的时候,比方说98年中国有大水,包括是缅甸的几个风灾,还有南亚海啸,汶川地震,08年数据还没有,大的灾害对筹集善款的资金会有很大的增加。另外我们看到经济环境没有很大的影响,金融风暴的打击在图表里面看不出有很大的影响,第三个也可以告诉大家,图表里头我们的机构经历了领导者的改变,在工作四年以后,我就把这个香港宣明会的总干事,一个CEO的位置给了我的副手,领导者的改变没有多少影响。

  我们基金的情况每年都用的,跟其它机构发展的还是比较快一点,成功的因素都是非常明显的,建立一个信心,捐助者对机构、对领导层有信心,另外还是很努力地控制我们的成本,成本控制在过去十多年,从10%多来到现在是5.6%,给他们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讲一讲人力管理的挑战,在筹款以后怎样用好钱非常重要,怎么样为机构有好的人才非常周期,MPO跟企业最大的人力资源分别,一般来讲企业聘一个人,他是过来赚取工资,非盈利机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放弃优厚的薪金,他们自己不是雇员,他们的意见要尊重,他们不一定听你的命令,要跟他们讨论,要把他们的意见考虑进去,他们报酬可能就是一份尊重和自己的能力发挥,第二个就是声誉,他们认为这样就有利益了。

  在香港政府的鼓励之下,民政部、国务院扶贫案等很多的项目,我们在十八个省市有很多的工作,项目不断增长,基金也在不断增长,我们项目基本上分布在西北部人口比较多的得到,沿海比较少,比较富裕的地方我们工作没有那么多,现在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怎么样给工作人员激励?我们要反映对他们的尊重,高的薪酬是不需要的,关键是追求卓越,工作是为了有一种满足的感觉,他们要自我体现,要不断有推动,不断学习,提高效率,招聘我们从大学就开始,在香港所有的大学都有我们的义工队、志愿者,从中学就成为宣明会志愿者和捐助者,从他们毕业以来就开始考虑,他们通常通过自己的体验,然后确定是不是进来做我们的工作人员,进来以后我们希望他们不是做两年三年,很多来的时候很年轻,现在很多都成家了,在机构里头跟同事谈恋爱结婚,现在有孩子,都是在宣明会里头工作。这样的文化让整个机构像家庭一样,我们工作环境灵活,让他们有发挥,一定要非常的灵活,比方说他们有孩子以后,要方便他们照顾家庭,鼓励他们终身工作,工作几年以后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团队的激励是非常高的,我们有机会让他们晋升,很多在世界顶级大学继续读有关发展的工作。我自己为首,在繁忙的工作以外不断学习,学习都是挑世界顶级课程,机构也是跟北大曾经合办过MBA课程,不少人考了北大的MBA还回到机构工作。一个香港的护士,92年加入,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她在云南山区很多年,之后我们鼓励她有一段时间重新学习,放一下假去学习,我们提供给她一个假期,她自己找了奖学金,机构不用给她奖学金,她去了美国三年,她拿了PHD,现在又回到宣明会,来到兰州。

  Gonathan,之前是UCLA电子工程学士,他在云南呆了好几年,现在还在,怎样让这些高学历的人继续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这是我们在香港开会的时候拍的照片,简单讲政府的支持是不可少的,这是西藏的项目,这是四川,这是云南,在全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挑战,但是MPO的工作最大的回报就是心里头的快乐,看见人受到帮助的快乐,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陈思堂:向非营利组织学习领导力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