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试谈“重拾诚信”

   日期:2009-07-14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    作者:于政军    浏览:287    评论:0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一旦彼此失去了诚信,让真与假、是与非搅和在一起,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异常复杂,没有限制的欺骗之风,会毁掉一个有百年潜质的企业。

  一、凋零了的诚信

  1、经历了谎言

  销售人员告知制造人员,有一批订单客户急得不得了,于是制造人员加班加点赶制它。几昼夜后,终于赶制完毕。销售人员却说,先不着急发货。当这样的事情成为普遍时,人们对销售人员就失去了信任。

  制造人员向销售人员承诺,3天后一定保质保量地交货,结果连续出差错,第10天才踉踉跄跄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长此以往,人们对制造人员也失去了信任。

  2、错误成了习惯

  客户要求销售人员必须第4日交货,即使第5日没交货,制造人员也无愧疚。事实上,第6日才是客户交货期的底线,在长期拖延交货期的情况下,这竟然是一种规律。当这种错误成为习惯后,也许“狼”真的来了,大家仍然无动于衷。

  3、当被隐瞒、忽悠后

  盲人与导盲犬,老人与拐棍,员工与老板,下级与上司,客户与企业,这些信任统统是性命攸关的。只要前者被忽悠、欺骗一次,这种信任的鸿沟将久久无法填平。

  当谎言满天飞舞,错误成为交往的潜规则,欺骗隐瞒成为风气时,这标志着企业已经离诚信渐行渐远。

  二、员工也是各为其主

  我们先抛开诚信,来归纳企业中的一个现实问题。事实上,企业雇员都代表不同关联方利益,并使其自身利益更大化的。

  1、供应商利益的代表者

  他们通过为供应商争取利益,使自身利益更大化。他们会试图说服决策人购买某供应商的产品,当产品价格、质量、交货期出现异常时,还可能会从各个角度为供应商辩护。

  2、股东利益的代表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他们就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于是,他们就会制订一系列有利于股东的政策,以压低商品购入价格,抬高商品销售价格,降低人工成本等等,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3、客户利益的代表

  为了客户的利益,他们不惜与同事争吵,这也是变项保住自己的饭碗。当然,他们也可能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4、员工利益的代表

  在企业中,一般雇员的利益最难保障,其代表者也甚为罕见。然而,谁能公平处理各群体的利益,保障一般雇员的根本利益,谁就会拥有无穷的人格魅力,这就是他的利益所得。

  5、自由主义者

  他们不依靠任何关联方,不愿讨论企业成本、客户、存亡问题,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奶酪”,他们甚至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获取利益,是员工从事工作的最原始动机,并无不妥。关键在于企业为了千秋百年,能否利用其中的原理,实现双赢、三赢、四赢、五赢。当然,一个自然人可能会有双重、三重、四重身份,这并不奇怪。

  三、谁拿了大家的诚信

  到底谁先骗了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什么让大家产生了欺骗的念头?如何恢复往日的诚信?

  1、利益的颠覆

  糖衣炮弹,威力无穷。

  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血汗、资本赚取利益。换而言之,在不伤害或少伤害别人,最好是双赢的前提下,无论获取多少利益,都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比如说,张三只想自己工作更省事,他假托“客户”、“领导”之名,向同事强行摊派,这就是一种欺骗。再比如说,李四是外请的培训专家,他编造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企业故事,让大家为老板无私奉献,但这仍然是一种欺骗。

  总之,人们为了各自代表的利益方,对他人实施了欺骗。然而,欺骗的结果往往和《伊索寓言》中《狼来了》的效果如出一辙。

  2、监管的失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诚信是最宝贵的文化资源,其凋零一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不起眼的欺骗行为初见萌芽时,我们并没有及时发现它,也未采取必要的制衡或制止措施,在这个“见利思迁”的年代,谎言就会迅速蔓延。

  3、威慑力不及

  威慑,是规范行为的必要保障。不管是信仰、良知、酷刑、惩罚,只要能形成一种“威慑”,就一定可以起到约束作用。

  然而,当人们没有信仰,也不信良知,又没有严格的惩罚时,就会出现了一种现象:诚信者总要吃亏,欺骗者总占便宜,起初许多人还只是蠢蠢欲动,最终就会肆无忌惮。

  由于人性本来就有“向利性”,在监管与威慑不足时,谎言最终占据了每个人的内心,谎言开始横行成风,不说谎反成了怪物!

  四、重拾诚信

  中国人喜欢使用“刚柔并济”、“恩威并施”这样的做事原则,那么,这种方法在现实中又是怎么样的表现形态呢?能否给我们的“重拾诚信”带来积极影响呢?

  1、强化制衡,以柔克刚

  上图中,A、B、C、D、E为支持、扶持、辅佐关系,A’、B’、C’、D’、E’为克制、制约、牵制关系,只要确立了人群属性(代表利益方),再判断出哪个群体在诚信方面做得最差,就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制约了。比如说,放松对自由主义者的制约,越来越强大的自主主义者将会对销售员实施监督、指责,销售员就不敢假公济私,更强大的自主主义者甚至会反过来忤逆采购员,采购员也不敢收受不当利益。同样道理,任何一个群体的势力被放大,都会对其它群体产生强大的制约力,当然,这些方法要依存特定的时间、空间才能转换为力量。

  这种思想是一种阴柔之法,不晓得利害的人,被频频牵制、制约后,却不知道如何解脱,促使其必须遵守诚信。

  2、处罚威慑,阳刚之法

  如果说相互制约是一种阴柔之法的话,那么,威慑就是一种阳刚的手法。这种处罚是杀一警百,让人不寒而栗的,人们自然会心有顾忌。有些处罚是由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的,直接产生制度的威慑力,有些处罚是行政手段定性的,是由决策人有针对性地对某类行为做出的处罚。

  只要抓住重点,既要建立有形的处罚制度,严格遵照制度执行,又要使用制约之法,逐渐让人们不再信口雌黄,诚信也会慢慢建立起来。

  诚信是做人、做事、做企业最宝贵的东西,一旦人们失去了它,将会危及企业的千秋大业。在监管、威慑失效时,利益会诱导着人们一步步偏离了“诚信”。只要从最基本的利益着手,通过惩罚性的威慑与利益代表者的相互制约,就能逐步引导员工重拾诚信。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试谈“重拾诚信”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