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许倬云:刘邦与朱元璋的两种创业的风格

   日期:2009-07-22     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许倬云    浏览:206    评论:0    
核心提示:  刘邦从汉中潜出陈仓,掌握了秦国故地,关中表里山河,易守难攻。毗邻的巴蜀,陇右,属北方边郡,据有盐、铁、战士与马匹等重要资源

  刘邦从汉中潜出陈仓,掌握了秦国故地,关中表里山河,易守难攻。毗邻的巴蜀,陇右,属北方边郡,据有盐、铁、战士与马匹等重要资源,是其能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天下既定,刘邦又听取娄敬的建议,定都关中,也是为了继续掌握这些资源,高屋建瓴,控御东方。──这些计算就不能说是偶然的幸运,而是由于他能接纳他人的建议。

  刘邦也能处逆境,父亲被项羽劫持,刘邦回答,烹了我的父亲,愿「分我一杯羹」。妻女失去联络,他也忍了。鸿门宴上,冒死赴宴,对项羽低声下气,他也忍了,韩信收齐地,自立为王,等于背叛,他生气之余,听张良劝谏,忍住气,封韩信为齐王。至于说第一个攻进关中的大功,却被贬汉中,刘邦更是以此时机经营,卷土重来。

  综合上面的叙述,刘邦的领袖气质在于能与人相处,知人善用,更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以提升自己的识见。有胆子,却又能忍受挫折。有了这些气质,他在重要关口的决定,都是准确,而且及时。他紧守关中为基地,不仅在群雄之中能脱颖而出,而且汉家二百年的统治,也因中枢居形胜之地,帝业因此不坠。──以刘邦创业的经营言,一个领袖必须气量宽宏,有胆有识,胜不骄,败不馁,知人善任,听信谏臣,收集信息,集众人的智能,以成自己的智慧。一位企业的创业者,也是如此,方能成功。

  相对而言,项羽勇力过人,将门世家的训练,楚人「三户亡秦」的气概,曾经统率群雄,固一世之雄也。但是,项羽终于自刎乌江!他的失败,在于有了谋士而不能听谏;胜利之后不愿如衣锦夜行,只想回乡炫耀乡里,其志也浅;分封群雄,不够慷慨大方,其气量太狭窄;自负材勇,不能与人合作,则四面树敌;失败之后,只认为「天亡我也」,不能反省,更不想卷土重来,于是自刎身亡,则是能胜不能败。项羽的气质,恰是成大事业者最不应有者。

  明太祖是另一个创业成功的开国皇帝。他是一无凭借的贫苦孤儿,依附佛寺为僧,然后投入红巾,以其勇力,由郭子兴的卫士,逐渐独当一面,逐鹿中原,荡平群雄,高举抗元民族主义的旗帜,驱逐蒙古政权,建立汉人的明皇朝。朱元璋能如此作为,当然有其雄鸷过人之处。论其用人,他以淮西功臣为将领,以浙东儒生为谋士,缺少宏大的气魄。他的谋略「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在厚植实力的阶段,保持低姿态,这是稳札稳打的策略。先灭陈友谅,后打张士诚,是由于后者恃富自保,不足为患;也由于前者占有的长江流域,腹地广大,进可攻,退可守,而张士诚的江南,虽然殷富,却偏居东南,不在要冲。削平群雄后,朱元璋才全力驱逐蒙元,一则当时蒙元已衰乱不堪一击,二则还是采取稳札稳打的基本战略。凡此都是从保守中求进取的策略。朱元璋的开创弘业,其作法,与刘邦「豁出去」的作风相比,当是谨慎有余,进取不足。

  明皇朝统一了中国,朱元璋满足于自保家当,沿北边筑长城守塞,既未如汉代边郡有万骑巡边的机动,也未如唐代设都护驻防,甚至没有建立中国与蒙元残余之间的宗主藩属关系。他诛杀功臣,广封皇子,全是「家天下」的作风,其气度不如刘汉远甚!终有明一代,中国始终是自保的格局,缺少了开张的气魄。虽今日颇有人以永乐朝郑和下西洋之事,以为这是中国人对外开拓的盛事。其实郑和在海上的大举,并没有在海外建立据点,正如明朝未在蒙古驻守,是同一保守的作风。

  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其所作所为,十足代表领袖特质的负面。崇祯自信太深,刚愎自用,以其辅政大臣而言,即更迭频繁。他用人不专,自信而又猜忌,举棋不定,以致不断改易将帅,于平定内乱及防御外敌两方面,都不能成功。在全局糜烂,自缢媒山时,还自以为不是亡国之君,责怪举朝都是亡国之臣!他的一生作为,没有一处不是违背了领袖应有的特质:既无见识,又不能用人,缺少自知之明,更不知反省,一味盲目自信,刚愎任性!

  上述是汉明两朝开国君主的个性及行事风格,一个是开展型,一个是保守型,这两种作风,也影响了汉明二代的组织,亦即管理的另一面相。本文的重点是领导者的特质,因此不拟在本文评述两朝的典章制度,只在刘邦、朱元璋二人的行事风格,稍论其发展的趋向。

  刘邦开国以后,杀害了彭越、英布、韩信三人,因为这三人虽是他围攻项羽的盟友,却也是必须消灭的对手。对于功臣,刘邦却是广为封赏。在天下初定时,功臣们猜疑,刘邦听取张良的建议,封雍齿为列侯。刘邦与雍齿一向不和,雍齿封侯,众心始定。此后功臣们都得封爵,汉初天下,遂是刘氏子弟为诸侯王,功臣为列侯,这是一个家族与功臣安天下的局面。汉初经过吕氏及七国之乱两次家族的内乱,都是功臣集团出力,保住了刘姓政权。功臣集团的实力,反映于丞相由列侯出任,中朝及郡国二千名大吏,历高祖至武帝初,习惯上都由功臣集团掌握。汉初政权的实力,不在皇室子弟,而在那二三百家列侯的家族。武帝时,察举发展为制度,方由儒生及地方势力,构成专业文官的集团。是以汉代初,若用今日企业组织为比喻,那是一个创业董事长及其老伙计群结合的共同体。武帝以后,老伙计们逐渐隐去,才转化为专业人员(文官)管理企业的形态。汉代丞相的权力极大,也俨然有企业CEO(总经理)抗衡董事会之势。

  明初则不然。朱元璋规划的结构是皇子们各自有封地,这些宗藩分布边境及内地的冲要地区,握有相当财富与武力,以捍卫皇室。明初尽杀功臣,于是内外都是文吏,从来没有尺寸凭借,都只能仰皇权的鼻息。是以明初格局是一个家族企业,由创业董事长的子弟分别掌握权力,专业管理人员不过是雇员而已。永乐以大藩夺位,将朱元璋原来的布局打乱了,从永乐以后宗藩惟享厚禄,不再分享帝国的权力,方出现了文官系统「专业经理人」。但是,明代没有决策的CEO,而是承命皇帝的秘书班子。这一朱姓家族企业集团,受制于其原来规划的结构,遂始终不能发展为专业经理人掌权的经营方式。

  总结言之,不论是历史上的皇朝,抑是今日市场经济的企业组织,其领导人的行事风格,在开创阶段,即不仅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并且也会影响其日后发展的格局与形态。本文由刘邦与朱元璋二人的性格及其规划为例,不过是借历史引喻譬解而已。历史并不全是过去的陈事,若是活学活用,历史仍有可以作为借鉴的作用。不过,历史到底是过去的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殊背景,历史可以为参考,却不能将历史当作规律。如何从历史汲取智慧,终究还是靠各人的体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千万不能胶柱鼓瑟!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许倬云:刘邦与朱元璋的两种创业的风格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