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日期:2011-09-20     来源:|0    浏览:252    评论:0    
核心提示: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状况  一、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本季度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

   第一部分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状况

   一、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本季度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单位有36986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291595人,进入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各类人员为94159人。(见表1)

  

二、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状况

(一) 按人力资源类别分组的供给状况

  本季度,与上季度相比除在业人员求职人数有一定幅度上升外,其余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类人员求职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失业人员、外埠人员、本市农村人员和在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绝对主体,分别占总量的39.31%、24.55%、11.27%和16.41,四项合计占求职总人数的91.54%。

  (二)按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本季度,进入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人员以商业和服务业、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岗位作为主要的求职意向;求职于商业服务业岗位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岗位的人员占求职总量的68.63%。商业服务业岗位的求职比重位据第一。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专业技术人员求职人数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为122.99%和55.06%。

  (三)按基本条件分组的人力资源供给状况

  1.性别:

  本季度,男性求职者多于女性。女性求职者较上季度稍有下降。

  2.年龄:

 

  本季度,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除25-34岁求职人数双升外其余年龄段求职人数呈“一降一升”态势。25-34岁求职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主体,占求职总数的32.68%。

  3.文化程度:

  本季度,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除硕士生求职人数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余大专以上高学历求职人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高中学历的求职者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求职主体,占求职总数的36.27%。

  三、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岗位需求状况

  (一)按产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本季度,第一产业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而其余产业需求人数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上升。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占需求总人数的76.93%,是吸纳人力资源就业的绝对主体。

  (二)按单位(经济)类型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本季度,内资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是拉动人力资源需求的绝对主体,占总需求的60.29%。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单位中仍占主导地位,所占比重为94.18%。

   (三)按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本季度,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需求比重较大,四个行业需求总人数占需求总量的64.02%。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需求均呈下降趋势,分别减少了20684人、17374人,下降了26.54%、23.28%。

  (四)按职业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本季度,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除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需求人数环比有所下降外,其他五大职业需求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两大职业是市场需求的主体,二者占总需求的73.85%。

  (五)按基本要求分组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1、年龄

  

  本季度,除对16-24岁年龄组需求较小外,其他各年龄组需求基本持平,均在20%左右。与上季度相比,除对16-24岁年龄段需求有所下降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与去年同期相比, 25-34岁年龄段需求减少了13910人,降幅为22.04%,其余各年龄段需求均呈上升趋势。

  2、文化程度:

  本季度,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对硕士生的需求虽然比重较小,但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对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对文化程度无要求的需求比重较高,占总需求的89.41%。

  四、本季度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双方的对比分析

  (一)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总量对比分析

 

  本季度,全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需求总量和求职总量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呈增加态势。求职总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4177人,增幅为34.55%,增幅较大。

  (二)人力资源供求各因素的对比分析

  1、按职业类别  

 

  本季度,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与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占需求比重较大,供求缺口较大,缺口数分别为88402、62316人;求人倍率分别为3.44、3.19,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2、按年龄

  

      

    

  本季度,45岁及以上、35-44岁年龄段人员供求缺口较大,缺口数分别为54417人、50418人,求人倍率为4.34、3.47。16-24岁年龄段占求职比重较大,需求比重较低,供求缺口为14907人,求人倍率为0.44。

  3.按文化程度

    

  本季度,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供求缺口最大,缺口人数为17851人,求人倍率为1.86.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排行榜

    

  

  第二部分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根据全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报送数据统计,一季度我市人力资源市场共收集发布岗位需求1364602个,登记求职人员623772人次,求人倍率为2.19,与上季度基本持平。人力资源供需仍呈需求大于供给状态。

  一、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一季度,进入全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用人单位36986家,累计需求各类人员291595人,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94159人,求人倍率为3.10,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二、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供求总体状况

  一季度,进入全市各社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聘的用人单位累计需求各类人员1073007人,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529613人,求人倍率为2.03,岗位需求缺口达543394人。

  三、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主要特点

  (一)需求总量回暖,企业用工需求逐渐好转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需求总量比上季度增加21937人,增加了9.66%;比去年一季度增加13777人,同比增加5.86%,季节调整后同比增加5.21%,增幅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下图为招聘岗位数指数图:

    

  从产业构成看,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比去年一季度分别增加263人、3533人和13777人,第三产业仍是劳动力需求的主要产业。

  从单位经济类型看,企业仍是拉动人力资源需求的绝对主体,占需求总量的93.45%。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幅最大,与上季度相比增加了7952人,增加了85.6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541人,增幅为47.37%。此外,港、澳、台投资企业需求增加幅度也较为明显。

  从行业来看,房地产业企业劳动力需求出现了快速增长,一季度,房地产业企业需求人数为13141人,比上季度增加9035人,比去年一季度增加8021人。这与房地产市场调控引起的销售下滑、人员流失后需要补充劳动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业人员求职人数大幅增加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986人,同比增长39.43%,季节调整后同比增长36.27%,增速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下图为求职人数指数图:

  

  求职人数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在业人员的求职人数增幅较大,在业人员进行“再择业”的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1712人,对求职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居首位,达48.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人们在维持保职求稳的心态相当长时间后,重新选择和规划职业的欲望得到较大程度释放。针对在业人员求职人数增幅较大的情况,如何满足他们的求职欲望,有效的沟通供求双方的信息,提高匹配成功率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部门近期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较高学历求职者逐步进入劳动力市场

  目前,就业形势总体较好,但困难仍很明显。在按文化程度分组的劳动力供给情况中,硕士以上求职者比上季度增加了4068人,增幅达到了4622.73%,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691人,增幅为793.76%。下表为按文化程度分组的劳动力情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较高学历求职者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呈逐步增加态势。大专、大学、硕士以上求职者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都比较明显。虽然较高学历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供给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但如何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有效促进他们的就业,应引起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部门的关注。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2011年一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