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市场厮杀正酣,玩了命地内卷。疯狂抢人才就是抢夺市场先导权,才能在智能汽车的路上跑得更快更远,看似没有硝烟的招聘猎场,背后是形势凶险的暗流涌动...
近期,禾蛙成功交付了一个智能汽车项目,一边是客户紧急招人,项目靠谱;一边是供应商频频摇头,“人太难找!”“吸引不来!” 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看禾蛙平台是如何联动多方力量,把项目坚定推进下去!
1、职位靠谱+客户好,为什么还是“推不动”?
随着智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有这么一家深耕智能汽车业务的大型企业,客户的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期,急招一批汽车技术与服务专家。
在合作的大半年里,陆续放出来的招聘职位类型多样,有区域技术经理、汽车技术专家、汽车售后专家、产品专家、客诉满意度经理等。
职位需求靠谱,客户背景扎实,这类职位基本上属于优质项目了。项目上线初期,平台供应商响应积极,推荐简历不少,但转化率始终低迷。这引起了项目运营Michael的警觉,他火速联系到发单方进行复盘,才发现这个项目远比想象中复杂:
原来该项目已经在市场上被“挖过几轮”,目标人群早在市场上被反复触达,想要访寻到未被推荐的“新鲜”人才难度很大,更加考验供应商的能力和资源积累;
与此同时,该项目的薪资缺乏竞争力,较之市场平均水平落差较大。根据接单方反馈,很多候选人一听说薪资就打了“退堂鼓”。很难说服他们接受降薪进去,更别说有需要劝说人选“月薪5万变2.5万”的极端案例,有的顾问才刚说完,人选沉闷了几秒直接挂了电话。
不仅如此,由于客户类型特殊,岗位属于正编岗,所以对整体人才的要求比较高;在硬性条件职位,客户也很考察人选的稳定性、职业动机、对客户文化的认同度...多重因素叠加,让本就不宽裕的访寻空间更加“雪上加霜”。
2、积极破局重燃信心,从“推不动”到“跑得稳”
面对如此棘手的项目,禾蛙没有选择“广撒网”,而是与发单方共同制定了一套精细化运营策略:
首先,精准筛选供应商,打造专精作战小分队。我们在平台上未全面开放岗位需求,而是精选几家长期合作、擅长智能汽车行业且认同客户文化的猎头供应商,进行深度绑定和持续赋能;
然后,转变沟通策略,从“薪”到“心”。通过专项培训,我们推动顾问跳出“薪资谈判”的传统逻辑,转而挖掘候选人的深层动机。放弃高薪资敏感人群,转向关注平台发展前景、职业稳定性、品牌背书等非薪酬优势的候选人;强调客户平台稳定性与职业安全感;关注那些在民营企业面临“35岁危机”、寻求转型的人选。
就像一位接单顾问分享的话,“我们不是在卖岗位,而是在帮人选找一个更稳、更远的路。”
以及,极速协同+回款保障,给供应商“吃定心丸”。我们建立24小时响应机制,确保需求变更、面试反馈实时同步;在大家关心的回款方面,前置沟通回款时间节点,让供应商“心中有数”,对项目更加放心。并且,项目运营Michael联动发单方做好客户关系维护,让禾蛙能第一时间获取新需求释放,优先对接给核心供应商。
3、用效果说话,70个Offer背后的信任飞轮
当项目疏通了卡点堵点,当第一个Offer成功落地、第一笔回款准时到账,做单顾问的心态从“带点犹豫”转向“全力投入”。一位供应商负责人说:“虽然难,但流程顺、回款稳、客户靠谱,我们愿意拼。”
大半年时间里,项目累计交付70人,Offer总额达350万元,涵盖售后、产品、区域管理等核心岗位。目前,客户已将禾蛙列为优先合作伙伴,新增需求第一时间同步,项目进入稳定交付期。
更令人欣喜的是,加入客户企业的人选,虽然是降薪加入,在后续实际工作中更加认可了职业发展适配性,找到了更大的舞台来施展抱负和拳脚。
当然,更重要的是,禾蛙平台的智能体深度赋能,在招聘的诸多协同环节显著提效!比如新增的客户职位需求,可以通过AI发单智能体第一时间高效发布;在对接做单沟通的环节,平台有AI职位澄清智能体,帮助发单方摆脱低效重复问题,让做单更顺畅...禾蛙平台的智能体矩阵,覆盖顾问赋能及交易合作维度的两大类,带来非比寻常的体验~
这个项目没有高薪诱惑,没有轻松交付,却成为禾蛙与供应商之间一场深刻的信任共建。
它印证了一件事:即使是在市场低温、薪资倒挂的逆境中,只要策略清晰、协同高效、价值共鸣,依然能实现高质量交付。我们不仅是在帮客户招人,更是在帮人选找一个值得奔赴的未来。